阅读记录

第二百六十四章 满门抄斩?急速抄家![2/2页]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迷糊又无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有些类似霰弹枪。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虞射偏。
      当然,最大的缺点,还是操作起来有些麻烦。
      若是用来偷袭还好,可要被人发现了。
      怕是很难说清,是先被人砍死,还是成功激发。
      可惜的是,这样精美的短铳,不适合装备军队。
      因为火药量的限制,不仅射程有限,威力也不是很足。
      也就只能留给冯一博,作为把玩之用。
      倒是那支长杆火药枪,原理都是一样的。
      只是看起来更加粗糙一些。
      但枪管更长,可以放更多的火药。
      因此,射程也更远一些,威力也大了许多。
      只是清理枪膛十分麻烦。
      按照猛子所说,和冯一博的亲自实验。
      虽然颗粒火药比之前残留少了很多,但还是无法避免。
      差不多每用三、四次,就要进行降温和清理枪膛。
      用起来十分麻烦不说,制作起来也十分费力。
      短铳通体用铜打造,而长杆火药枪用的是铁。
      因为铸造工艺的限制,匠人只能手动给实心铁棒钻孔。
      不然就会增加炸膛的风险。
      对此,冯一博倒是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比如使用水力钻孔。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热武器的开端。
      冯一博也对那把短铳爱不释手。
      这些日子,都将其装在一个皮制的枪套中。
      时刻带在身边把玩。
      没准关键时刻,可以用来防身。
      又过了几日,甄家的人就被押解入京。
      因为身份特殊,又是皇帝下旨查办。
      所以甄家的人,并没有送入刑部大牢。
      而是送入龙鳞卫的诏狱之中。
      如此,也可隔绝开国一脉与之勾连。
      几日后的朝会之上,侍班官员就宣读了景顺帝对甄家的处置方案。
      “江南甄氏一族久沐皇恩,却不思报国,甄家数代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海量盐利,现证据确凿,经龙鳞卫查验无误,判决甄氏一族主家抄斩,由兰台寺核定后执行。”
      林如海听到这个处置,有些激动的握了握拳头。
      若是按照这个判决,他就大仇得报。
      而且将甄家交由兰台寺核定,说明景顺帝也没忘了他。….那他和冯一博就不用再麻烦了。
      可惜的是……
      “且慢!”
      这边刚宣布了甄家的罪行,就有人高喊一声,口中道:
      “圣上向来以仁孝治天下,如今国丧未过,还请念及老太妃尸骨未寒,为甄家留些情面!”
      这个时候还有人敢给甄家求情?
      林如海循声望去,顿时气的不轻。
      冯一博也觉得这个声音有些耳熟,微微侧身看着那个身影。
      只见一人缓缓上前,摆在丹陛之下。
      那人,竟是贾政!
      也是!
      除了他之外,谁还会在这个时候为甄家出头?
      也就只有贾政,自觉是在仗义执言,为老亲声援!
      冯一博暗叹一声,却不急着出声。
      林如海瞪着贾政的背影,却也知道还没到他出马的时候。
      很快,就有人上前驳斥道:
      “自古以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此事圣上已经查明,甄家贪墨海量盐利,罪无可恕,如何又能宽宥?”
      此人是新晋勋贵阵营,显然
      贾政却也不回头,依旧朝上一拜,道:
      “臣并非求圣上宽宥甄家,只望圣上给甄家留些苗裔,以慰老太妃在天之灵!”
      说着,他端正的磕了个头,才继续道:
      “请圣上念及仁孝,给甄家留些体面!”
      提起老太妃,新晋勋贵的人也不好多说。
      毕竟没人想试探景顺帝对生母的感情。
      景顺帝对此倒是无可无不可,便习惯性的看向张松越道:
      “老师,您觉得呢?”
      张松越自然知道景顺帝要的是什么。
      满门抄斩中的斩不重要。
      重要的是,抄!
      他微微沉吟,便低声道:
      “不如抄没家私,只惩主犯,既震慑了不法,也算全了老太妃的体面。”
      景顺帝闻言,微微一笑,也道:
      “既如此,那就依老师所言吧。”
      他早猜到今日情形,却没想到只有贾政一人出面。
      不过,景顺帝还是按照剧本,展示起他的“仁孝”,道:
      “那不如就改判甄家抄没家私,以充国库,主犯甄应嘉处斩监候,由兰台寺核查无误后执行。”
      斩监候,就相当于古代的死缓。
      当然,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
      斩监候的意思,是暂时收监,待秋审、朝审后,再依律裁定。
      刑部受天下刑名,兰台寺执掌纠察,大理寺负责驳正。
      甄应嘉依旧交给兰台寺核定,多少有些牵强。
      但也不算出格。
      很大程度上,景顺帝是顾及林如海的面子。
      不然交给刑部才最恰当。
      如果这些罪名,最终没有什么出入。
      那甄应嘉大概率会秋后问斩。
      而死缓……
      只要在缓刑期间不再犯罪,大多都可以改判无期。
      甚至有立功表现,还可以改为有期。
      当然,斩监候也不是必死。
      比如遇到大赦,就可以直接免刑。….只是,比起死缓还是差了点意思。
      听到这个判决,林如海知道,冯一博说的时机到了。
      “且慢,臣有本奏。”
      他这时大步上去,拜于丹陛之前。
      景顺帝一看是林如海,微微皱眉。
      他知道林如海和甄家不仅有公仇,还有私恨。
      不过,此时也不能不让他说话。
      景顺帝微微点头,旁边侍班官员便道:
      “准奏。”
      林如海手捧一份奏折,高高举过头顶,口中道:
      “臣林如海,弹劾甄家勾结倭寇,为祸江南数载,理应明正典刑!”
      因为时间紧急,林家中毒的事证据还不足。
      他此时强忍酸楚,并没有提及此事。
      好在,此时他递交的证据,就足矣让甄家万劫不复!
      景顺帝闻言,微微皱眉。
      同时看了一眼侍班大臣。
      侍班大臣见此,连忙上前,
      接过林如海手中的奏折,恭谨的捧到御案之上。
      这时,林如海又高声道:
      “这是东海郡王,近日交付到兰台寺的证人,提供的证言,现在这些人还在兰台寺中,还请圣上明察。”
      听到竟然还涉及东海郡王,景顺帝也有些好奇起来。
      当下,他拿起奏疏,轻轻翻动。
      才看了几页,景顺帝就忍不住皱眉道:
      “甄家竟还做出了这等骇人听闻之事?”
      .
      迷糊又无奈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二百六十四章 满门抄斩?急速抄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