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前准备,上疏攻倭![2/2页]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迷糊又无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馆等等。
      其背后都是黑龙府。
      另外各级官吏还有军队,也是财政的大头。
      这些先实行起来,就能带动很大部分的货币使用。
      “另外,港口的银庄,一定要多储备一些,供往来客商兑换,一应税费、泊位等,只收咱们的法定货币。”
      这个兑换是只进不出。
      可以将现银换成金银币,但不能换回现银。
      不然还要储备现银,也不利于货币的流通。
      最主要的,也是兑换金银币还有利可图。
      一枚银币七钱二分,含银量89%。
      就算七钱二分都是银子。
      兑换一枚银币也净赚二钱八分,十枚银币就赚二两八钱银子。
      还有什么比这合算的买卖?
      若非算准了银币使用方便,计数方便。
      还能通过观察纹路和吹响,进行防伪。
      冯一博也不敢这么做。
      想到防伪,他又叮嘱道:
      “还有,金银币不要说是压制的,水力冲压的事,依旧是最高保密级别。”
      水力冲压本身就有防伪的作用。
      受时代所限,说到钱币就会认为是铸造的。
      然而,只要试试就会发现。
      铸造的花纹不可能这么细腻,上面也不可能明亮如镜。
      “明白,这事目前除了我和负责钱币的,没人知道。”
      狗子点点头,又补充道:
      “您放心,咱们对外只说都是铸造的。”
      相传,光学显微镜之父列文虎克,用重力法烧制出200倍的镜片后,却对外宣称是磨制的。
      导致无数人想要彷制,却都失败了。
      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人揭开这个秘密。
      可见正确方向的重要性。
      如果有人想要彷制流求的金银币。
      只要用的是浇铸的方式,几百年也不会成功。
      冯一博满意的点点头,才开始批阅起文件。
      看着看着,他忽然眉头一皱,道:
      “倭国那边有动作了?”
      流求那边已经开始备战。
      倭国的风吹草动,都让他格外上心。
      狗子闻言,却摇了摇头,道:
      “其实也不算动作,不过是我们巡逻的船队在小琉球那边抓到过几艘船。”
      冯一博当下文件,正色道:
      “这么说,倭国对小琉球还不死心,还敢出兵试探?”
      他正要找个借口出兵,对方就送上门了?
      没想到,狗子又摇了摇头,回道:
      “不是不是,只是几艘渔船。”
      文件上写的就是倭国船只,所以冯一博才想再确认一下。
      听到狗子的话,他却没有继续再追问,而是道:
      “咱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东海郡一直在操练士兵,囤积粮草。
      做着战争的准备。
      狗子闻言,正色道:
      “如今粮食、兵器都差不多了,就是火枪还差了不少。”
      冯一博想要发动的,是一场灭国之战。
      这和之前的小型战斗有很大区别。
      战前的准备如果不够充分,很可能会影响战局。
      东海郡这两年一直再研发火药武器。
      火枪的形式一直也在进步,但暂时还是达不到列装的标准。
      首先是枪管的制作产能不足。
      用铁板锻打而成的枪管,容易因为压力而发生崩裂。
      工匠只有用铁坯钻孔,再锻打制造枪管。
      这要先把铁锭烧红穿孔,再穿进一根钢条。
      然后把铁锭不停锻打,才能成形一支合格的枪管。
      因为是一体成形,才会更为坚固。
      不容炸膛。
      但因为工艺问题,一个铁匠一天能做出一根就不错了。
      即使借助水力锻造,一天也不一定能造出几根合格的。
      冯一博想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火药武器抱着不小的期待。
      听到狗子的话,他沉吟了一下,迟疑道:
      “那就先每队配上两支,除了火枪,还要携带手雷、地雷,总之……专人负责火器。”
      完全版的鸳鸯阵,本来就有火器。
      只是并不依赖火器。
      而且流求因为收纳了不少生番,也不缺弓手。
      所以一直没急着配备不完善的火枪。
      只队长会配两颗手雷,还不让轻易使用。
      现在冯一博想发动大规模战争,就想将火器加入进去。
      减少损失的同时,也检验一下火器的效果。
      狗子闻言,点点头,道:
      “好,我回去和勐子说,让他试试。”
      冯一博听到这话,又想了一下,最后还是摆手道:
      “算了,先小范围实验一下,其余等将来再说。”
      加入新的兵种,还需要磨炼一下。
      不然很容易影响队形。
      而眼下,时间已经不等人了。
      几日后的朝会上,文武百官于太极殿见礼,
      礼毕,侍班官员出列,开始今日的议程。
      “东海郡王上疏圣上,言倭国多次袭扰大魏东南,近年虽然在东海郡的努力下,剿灭数十股大小倭寇。”
      朝会第一项,就让满朝文武都有些诧异。
      这位神秘的东海郡王,除了献土归附那次。
      还是第一次上奏疏。
      “但倭国国主无能,幕府统治不利,无法约束众多大名,导致倭寇越发猖獗。”
      最近很少有倭寇的奏报啊?
      满朝文武听的一头雾水。
      尤其是南方官员,更是眉头紧皱。
      难道又闹倭寇了,可他们怎么没收到消息?
      自从东海郡归附之后,倭寇虽没彻底绝迹。
      但出现的次数也已经屈指可数。
      怎么会又闹起来了呢?
      “近日又有倭国船只,不顾东海郡劝阻,以打渔为借口,勘测小琉球附近地形,试图染指我大魏领土。”
      以打渔为借口勘测地形?
      满朝文武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虽皆被东海郡巡逻海军及时发现,但此事不能就此作罢,不然恐倭寇得寸进尺,再次复燃。”
      】
      冯一博上书请战,不过是走个形式。
      至于借口是什么,其实无关紧要。
      何况,东海郡也早就已经发布公告。
      不允许倭人在东海停留!
      别说是渔船,就算是来做生意的也不行。
      倭国幕府和国主,早已经答应大魏。
      闭关锁国!
      那冯一博自然要帮他们一把,让倭国片帆不得入海。
      所以说,渔船不是问题。
      问题是他们下海就不行!
      说到此处,侍班官员也微微顿了顿,才宣读道:
      “因此,东海郡王特上书请战,唯有登陆倭国给倭寇以痛击,方不负圣上赋予的镇守海疆之责!”

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前准备,上疏攻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