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六十四章 微妙的师徒[2/2页]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迷糊又无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随口转移话题罢了。
      「毕竟我救过她两次了。」
      冯一博则有些心虚,又解释道:「她这次经历了逆首的背叛和刺杀,受了不小的惊吓,所以对我这个救命恩人感激多些,也是人之常情。」
      这些不用他说,李守中也能猜到。
      因此,李守中闻言只点点头,没再纠结这事。
      师徒俩一时无言。
      半晌,李守中才忽地问道:
      「一博,朝堂中不少有都有自我标榜,或是以为榜样之人。」
      说到此处,他有些好奇的看着冯一博,道:
      「我似乎从未听你自己提及过。」
      说起来,大魏还真有这股风气。
      景顺帝想学李世民,朝中不少人私下就都以二十四功臣自居。
      比如王子腾,就说过自己是李靖。
      也就只有李守中一心想学范仲淹,还有忠顺亲王自己说是赵光义……
      至于冯一博,在外倒也不是没有。
      还和这俩人都是一个朝代的。
      那就是稼轩先生,辛弃疾。
      但李守中知道,这是江南士子为他取的。
      冯一博从来都没有以此自居过。
      正因如此,他今天才会有此一问。
      他问的,不是冯一博在外人看来是谁。
      而是在问冯一博自己想做谁。
      当初冯一博请他出山,还用范仲淹来点醒他的初心。
      如今经过这样的事,无形之中,师徒俩的关系更近一层。
      李守中就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知道冯一博现在的志向。
      可惜的是,冯一博从未认真想过这个问题,闻言就一时有些沉默。
      自己要效访哪位古人?
      稼轩先生的家国大义,他自认不配碰瓷。
      那他到底想做谁?
      始皇帝仲父的吕不韦?
      除了没当上宰相,好像已经达到了大半。
      但这个可不兴说啊!
      总不能说,自己不仅和太后有一腿,皇帝还可能是他的儿子吧?
      即使面对的,是绝对可以信任的恩师李守中。
      他也没法说自己是吕不韦啊!
      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
      将来也不是不能尝试,但也不太适合对人说。
      不过,倒也不是不能说。
      冯一博沉吟片刻,便道:
      「恩师不提,我还真没想过这事,现在一说,我匆匆之间想到的,只有四个字。」
      李守中好奇的看向徒弟,脑海中想着四个字的古人。
      四个字,难道是谁的号?
      比如,稼轩先生?
      冯一博也没有卖关子,便笑着道:
      「建安风骨。」
      毕竟「三曹」都是建安风骨的代表,那「曹贼之志」也可以约等于建安风骨了吧?
      这样模湖的回应,显然不能满足李守中的胃口。
      他闻言更加好奇,追问道:
      「三曹还是七子?」
      建安风骨涉及的主要人物,就是曹家父子和建安七子了。
      冯一博犹豫了一下,便又模棱两可的道:
      「孟德公壮阔苍凉,曹子恒便娟婉约,曹子建则文采气骨兼备。」
      他说的是对曹家父子的评价,那自然就是「三曹」了。
      而这个评价一出,李守中就默认字数最多的曹子建就是冯一博的崇拜对象。
      曹子建,也就是《洛神赋》的作者曹植。
      「才高八斗」这个典故就是谢灵运夸赞他的。
      钟嵘在评诗专着《诗品》中也赞他:
      「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还有不少人将曹植、李白、苏轼并提,可见其文坛地位。
      「其才斐然,为师也就放心了。」
      李守中知道冯一博同样文采出众。
      若是冯一博想做一代文坛巨匠,也大有可为。
      而且徒弟在文化上有这样的野心,也让他这个老师很放心。
      然而他没休息的却是,冯一博只对曹操用了尊称。
      他心里其实还有一句:
      予独羡壮阔苍凉的孟德公。
      但李守中没继续问,冯一博自然不会继续说。
      即使问下去,也不会说自己有曹操之志。
      顶多是说……
      「三曹」我都喜欢。
      冯一博不想在这事上深入下去,便转移话题道:
      「恩师,有些话我想和您说说。」
      李守中正思考着,自己能在文坛上帮冯一博做些什么。
      闻言心不在焉的轻「哦?」了一声。
      「如今内阁之中,您为次辅,太后对我也极为信任,又有贾化算是半个自己人。」
      一提到内阁,李守中顿时就被这个话题吸引了注意力。
      冯一博见此,便直接道:
      「所以,我可能要做些事,到时候需要您的帮助。」
      李守中心中隐约一动,却不动声色的问道:
      「什么事?」
      冯一博救他是孝心,但涉及朝堂,他却不得不审慎一些。
      这就是他的性格所致。
      除非像忠顺亲王死的这次,事关生死。
      不然他不会轻易插手冯一博做的事。
      一是为了避嫌。
      二也是不想徒弟过于依靠他,从而少了努力的过程。
      这个理念,正如他以前说的:
      「德不配位,反受其咎。」
      想要取得什么,最好通过自身的努力。
      冯一博闻言,轻轻吐出两个字:
      「改革。」
      「哦?」
      刚刚是心不在焉的轻「哦」,这次也是带着惊讶的重重一「哦」。
      李守中听到「改革」二字,顿时眉头紧锁。
      他也有改革之意,但对此事却又慎之又慎。
      无他,历史上太多改革失败的例子。
      凡是参与改革者,下场大多堪忧。
      冯一博见他这个反应,便笑着道:
      「我和刘正、杨明新他们搞的
      新学您应该知道吧?」
      李守中依旧眉头紧锁,但也点头道:
      「自然。」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他还和冯一博谈过一次。
      「那就是我们改革的一部分,主要是风气方面的。」
      冯一博笑了笑,又道:
      「还有一部分,要涉及朝堂,到时候还望老师能帮忙把握其中分寸。」
      听说让他把握分寸,李守中才微微松了口气。
      「此事你们还是先商量好了,出个条陈,等我看了具体内容再说吧。」
      话是这么说,像是要答应一样。
      可紧接着,他还劝道:
      「改革之事,如果要做,也是为师去想办法,你们年轻人,还是要多听多看,不要头脑一热就说「改革」。」
      冯一博对李守中,事师如父。
      可以舍命相救,但却无法将所有的秘密相告。
      同样,李守中将冯一博当做亲子一样。
      可以护在羽翼之下,而不是言听计从。
      两人之间,不是父子,却又形同父子。
      彼此之间明明可惜托付生命。
      却在某些事上,依旧有所保留。
      有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
      哪怕是亲生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也一样很是微妙。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模式。谢谢

第三百六十四章 微妙的师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