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章 一个是你,一个便是董仲舒[2/2页]

大汉:我为武帝排忧解难 肉肉滴小馒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文章中说道:我之言,不容置喙,毋庸置疑。
      翻译一下就是:我学术文章中的一言一语,皆不需要参考任何相关文献,因为全都是我自己的思想和体悟,为一家之言,你即便是寻觅天下史书古籍,文言巨著都找寻不到出处。你也不用找,因为我说的一定是对的。
      你听听,这样的言论怎么能不算是狂傲至极?
      这样的人,又怎能不算是恃才而骄?
      而刘彻最欣赏二人的,就是两人的狂傲。
      说到底,刘彻是个胸怀大志、极有野心的皇帝,他之所以即位之初便广下诏书,征辟天下人才,就是为了找到与自己政见相合,能够协助自己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施行新政的治世之才,而不是只会引经据典,文采华丽之士。
      显然,董仲舒虽然狂傲,但却能够切中时弊,结合时政表述自己对于治国之策的看法,而且深得刘彻的认可。
      所以在数月之前的测试之中,董仲舒便是刘彻御笔相题的头名。
      更是不像东方朔那般,虽然也是被刘彻所喜,却是打入公车署中,数月未曾召见。董仲舒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几乎成了宣室殿的常客,经常得到刘彻的召见,而且每次两人都要聊上很久。
      在此之间,董仲舒更是显露出了自己举世无双的才华,将自己所有的想法勾勒成了一副美妙的画卷,让刘彻醉心其中,更是暗下决心,要将推行新政提升日程。
      在董仲舒的这些建议之中,刘彻引以为首要的便是革故鼎新。
      所谓革故鼎新,其实就是改革。
      在刘彻看来,如今的大汉已经两朝的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国力强盛,不用再恪守成规,继续遵循黄老学说,推行无为之治。
      这样的思想,显然是不符合刘彻的性格和执政理念的,再加上自幼接受的儒家思想和近日以来与董仲舒的交流,愈发让刘彻觉得,推行新政是很有必要的了。
      所以今天之所以召见东方朔,一来便是想让卫绾和东方朔无形之间打个照面,另一方面,便是想听听这个宫中活宝,近日宫里的话题东方朔对于此事的意见。
      虽然东方朔留给他的印象多半都是诙谐多趣,但也能看得出来其实此人极度聪颖,更是深谙审时度势一道,想来听听他的意见,一定不是件坏事。
      “朕在此前的策问之中,曾三次向董仲舒发文,他都作出了令朕满意的回答。在此之后,他更是向朕谏言,应当兴儒学,除弊政,对此你怎么看呢?”
      东方朔听了半天,此时已经是心中有数,便娓娓而谈道:
      “臣认为,董博士所说言之有理,陛下是应该兴儒学,除弊政,此事功在社稷,功在千秋。”
      听到东方朔的这番话,刘彻脸上顿时呈现出一片欣然之色,但是没等他说话,东方朔便是再度开口了。
      “但是臣认为,此事不可操之过急。”

第八章 一个是你,一个便是董仲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