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九章多了许多知识[1/2页]

随身博物馆 和光万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俊平再所有房间找寻了一全,最后停在了厨房。
      弯下腰,又轻轻在地板上敲打了一会,这才从博物馆空间里拿出一把军用匕首,慢慢的撬开一块地板。
      又撬开另外一块地板。
      地板下面的土是松软的,张俊平就这么用匕首配合着把地板下面的土挖出来。
      不一会,下面又出现一块木板,把木板拿出来,下面露出一个地洞。
      张俊平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刚刚张俊平看上去好像是漫无目的的在各个房间乱穿,实际上是在寻找可能存在的藏宝地。
      自从得到古法五禽戏之后,虽然没感觉到身体素质增加多少,可是他对周围环境的感触却是敏感了许多。
      刚刚他走路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用脚尖着地的瞬间,感知地板下面的情况。
      脚尖着地,就是敲击地板的一个过程,通过回音,来探知地板下面的情况。
      张俊平伸手抱住青花大罐,想要把它抱上来。
      青花大罐给张俊平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好重。
      青花大罐个头不大,却足有上百斤。
      这是一个青花带盖大罐,张俊平通过釉色,初步判断这应该是明代的物价。
      不过现在不是研究青花大罐的时候,还是先开宝。
      青花大罐里明显装了东西。
      轻轻打开青花大罐的盖,里面居然是一枚枚黑漆漆的银元,这让张俊平有些失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银元变黑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简单来说,银元的变色会经历五个过程,白→黄→棕→蓝→黑。
      张俊平随手抓起一把银元,这玩意不值钱啊。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银元发行的也是非常混乱。
      各地军阀,甚至一些商人都在制作发行银元。
      “咦?”张俊平突然眼睛一缩,盯着手里的银元看了起来。
      这不是民国流通的银元,而是光绪元宝银币,我国最早的银元,广东钱局铸造的机制币。
      张俊平手里这几枚银元,都是第一批银元,七钱三分的银元。
      当年张之洞有感各国洋银在国内肆意流通,掠夺国人的财富,于是铸造机械货币,以抵御洋银。
      一开始,张之洞定下了良币逐劣币的计划,当时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都是七钱二分的洋银,为了驱逐这些洋银,张之洞专门铸造七钱三分的光绪元宝银币。
      结果,良币并没有驱逐劣币,反而因为第一批光绪元宝银币,含银量高,商家不舍得用,纷纷收藏起来。
      于是,良币逐劣币的计划失败。
      后来,张之洞无奈改铸七钱二分的银币,结果大受欢迎。
      相比民国时期的银元良莠不齐,清王朝铸造的光绪元宝银币成色还是很不错的。
      后世,光绪元宝银币很受泉友的喜爱。
      价值自然不菲。
      张俊平把手里的光绪元宝银币收进博物馆空间,继续又抓了一把。
      这一把银元比较杂,有光绪元宝,也有袁大头,还有rb龙洋。
      这也是当时社会现状,各种银元混杂在一起,当时光是国内铸造的银元就有一百多种,还有几十种洋银元。
      比如袁大头,光是袁世凯在位是铸造的银元,有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几个版本。
      后来,袁世凯下台后,改成了孙小头,以孙中山先生的头像铸造的银元,除了中央铸造之外,全国各地也铸造了不少孙小头。
      其他的像rb龙洋,墨西哥鹰洋,印度座洋也是当时成色比较好,比较受欢迎的银元。<

第九十九章多了许多知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