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六十七章张俊平的三步计划[2/2页]

随身博物馆 和光万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小本子更加可怕。
      “我已经和苏州政府那边初步达成了协议。
      就按照您说的那个对赌协议,达不成目标,我的投资全部算作无偿捐献。
      多亏您给了这么一个办法,不然还真没办法和小本子竞争。”刀疤脸笑着说道。
      “初步达成协议可不算数,小本子最擅长的就是阴谋诡计。
      这一次你只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人家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
      关于蚕业养殖基地的事,你和苏州那边谈了吗?”张俊平笑着说道。
      “谈了!苏州那边的领导很感兴趣,对此表示欢迎。”刀疤脸笑道。
      “这样,你一会去找市府招商引资办公室的许主任。
      就是你之前见过的许局长。
      他现在是招商引资办公室的主任。
      你通过他联系一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向他们捐款一百万美元,然后邀请他们对苏州蚕业养殖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等和苏州前往正式合同之后,沿着长江以南,杭州,扬州,南京等所有自古以来有养蚕传统的地区,都搞这么一个蚕业养殖基地。”张俊平一只手轻轻敲打着桌子,对刀疤脸交代道。
      “捐这么多?”刀疤脸惊叫道。
      同时很不理解的看着张俊平。
      捐款一百万美元,只为了投资兴建蚕业养殖基地。
      值得吗?
      有这一百万美元,做什么生意不比养蚕赚得多?
      “大山,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只看钱多少。
      如果单论钱的话,我现在就退休,每天喝喝茶,钓钓鱼,因为我的钱,已经几辈子都花不了了。
      可是,人这一生,总要干出一番事业来,才能对得起自己这一生!
      老了才能坦然的对子女说一句,你们老子这辈子没白活。
      我现在让你干的就是一份事业,而不单纯是为了赚多少钱。
      投资蚕业养殖基地,扶持蚕农。
      通过发展缂丝、云锦等丝绸工艺进而带动蚕业养殖的发展,最终达到双向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个目标达成了,就会发现,赚钱原来是这么简单。
      丝绸市场是一个万亿级的庞大市场,我们只要在其中分一杯羹,哪怕只占到百分之一,那是多少钱?”张俊平很耐心的向刀疤脸讲述着其中的利害关系,剖析发展蚕业养殖的重要性。
      “张爷,我明白了,您放心,我回头就去找许主任。
      只是········”刀疤脸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呵呵!”张俊平笑了起来。
      他自然知道,刀疤脸纠结什么,他这个香江老板看似风光无限,让他拿一百万RMB,他想想办法还能凑出来。
      可是一百万美元,把他卖了也不值这些钱。
      张俊平笑罢,从公文包里掏出支票簿,写了两张支票交给刀疤脸。
      “这张一百万的支票你拿去给农科院的蚕业研究所捐款。
      这张一千万的支票,是你去苏州投资的钱。
      到了苏州,直接把钱存进中国银行,这样他们才能放心的和你签合同。”张俊平笑着交代道。
      “知道了张爷!”刀疤脸使劲点点头。
      他感受到了浓浓的信任。
      一千一百万美元,这么一大笔钱就这么交给自己。
      这是多么大的信任?
      这一刻,刀疤脸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士为知己者死!
      张俊平又起身走到另外一边的工作间,拿起自己这段时间创作的字画。
      “这些字画你拿到苏州去,让缂丝制品厂选择手艺最精湛的工人,以这些字画为模板,一比一织造出来。”张俊平把字画交给刀疤脸,交代道。
      缂丝画,缂丝书法制品,这个不是张俊平的独创,早在宋代就有了缂丝画。
      苏州缂丝画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都是中国古老的工艺传承,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瑰宝。
      任何一样,只要发展起来,养活一地之人不是问题,甚至更进一步的带动一地的经济发展也不是难事。
      缂丝画,比纸质字画颜色更加艳丽,更富有立体感,也更加便于保存。
      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早在宋代,皇室就曾经用缂丝工艺来织造名人字画,以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
      只是用缂丝工艺织造字画,要求很高,织工必须要有很深的艺术造诣,不知道苏州、南京能够做到的还有几人。
      张俊平这也是一个试探,如果能够完美还原他的字画,那么下一步他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去全力扶持缂丝工艺的发展。
      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第二步,第三步。
      第二步,就是用艺术品公司和缂丝工艺品厂签订合同,包销缂丝工艺品厂的缂丝制品。
      这也是张俊平敢让刀疤脸和SZ市政府签订对赌协议的底气所在。
      第三步,则是做字画的衍生项目。
      艺术品公司现在手里握着多少名人字画?
      不提那些青年艺术家的字画,但是吴新平这一个级别的,艺术品公司就有好几千副字画作品。
      吴新平这个级别的艺术家,虽然还活着,可是年龄都已经五十多,奔六十岁的人了,精力有限,可以说卖一幅就少一幅了。
      更不要说,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吴昌硕等等已故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更是卖一幅都心疼。
      还有再往上数,郑板桥、再再往上的唐寅,他们的画作都被当作一级文物,每一件都是国宝。
      如果,换一个思路,用缂丝工艺来织造他们的字画呢?
      如此以来,缂丝制品就变成了艺术品公司,字画作品的衍生产品存在。
      不仅有效保护了名人字画的外流,还利用名人字画创造更高的价值,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如此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虽然张俊平嘴上说着不要太注重金钱得失。
      可是,也不能不承认,每一个传统工艺的兴衰发展都和金钱直接挂钩。
      当一样手工艺能够换来大量利益,也就是金钱的时候,这样手工艺必然能够得到空前的发展。
      技术不断革新,研究出各种更先进的生产工艺。
      各个时代骄子,手艺达人更是层出不穷,竞相争艳。
      而那些不能带来利益,不能让手艺人赚到钱的传统工艺,即便是再怎么哭喊着,你们再不学就失传了。
      任媒体如何呼喊,又一样传统工艺失传,国家应该出台政策保护云云。
      国家也确实出台了许多的保护政策,可它依然是发展不起来,注定了要失传。
      这就是现实。
      能带来利益的传统工艺,花再多钱,也有人去学。
      无法带来利益的,免费传授,也没人愿意去学。
      所以,保护传统工艺,不是靠呼吁,靠呐喊,而是要想办法找到传统工艺隐藏的利益。
      很俗,也很现实。
      送走刀疤脸之后,张俊平对李文娟和夏国祥两个人说道:“我刚才和周大山说的话,你们都听到了?
      好好思考一下,我这么做的目的。
      写一篇我和周大山谈话的感悟给我。”
      张俊平教徒弟,从来不会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只是把基础的东西教给他们之后,剩下的就是引导。
      让他们自己去悟。
      让李文娟和夏国祥当自己的助理,他谈公事的时候,搞创作的时候,从来不避着他们,这就是最大的教导。
      能不能悟出来,全看个人的天赋。
      悟不出来,即便是手把手的教,也一样成不了名家。
      “师父,又写感悟啊?”李文娟哭着脸道。
      张俊平时不时的就会给他们布置这样的作业。
      这种作业,是最好做的,也是最难做的。
      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次交易顺利完成”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第二百六十七章张俊平的三步计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