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曰“定”,曰“融”。
第一步是入静,思想安静,意念集中。
无论静坐还是静卧皆可,但都得静下心来,心神与身体协同一致。
如若精神状态不佳,则要休息够了才能入静,否则强行入静的后果,只能是陷入昏睡。
第二步是入定,消除杂念,尘心渐息。
所谓的入定,指的是集中注意力感受自己的呼吸,力求达至心外无物之境。
入定之后,意识会随着呼吸越来越深入,意息相随,直至物我两忘。
如若在此时心生杂念,便无法入定。
而消除杂念的办法,唯有专注。
第三步是融合,意息相融,真气始生。
入定久了,当人的意识与身体协调一致,呼吸与意识融为一体时,身体就开始尝试着沟通天地灵气。
沟通成功,丹田中就会自然而然地,生成第一缕原始真气。
这本《周天运转法门》的特点,是用意念调动体内真气,按大小周天路线运行,练气修脉,使真气充足,经脉通畅,精、气、神合一,最终达到高深莫测之境。(真气沿任、督二脉运行一圈,为一小周天;真气顺着整个奇经八脉运行一圈,为一大周天。)
他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中已然走到了地铁奥体中心站。
“滴——学生卡”,刷卡进站后,这班地铁刚关上门,疾驰而去,头顶显示屏显示下一班还有三分钟。
王腾也没有闲着,他的脑海中浮现着经脉穴位图,把图上标注的经脉穴位,一一与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对应,算是初步了解了人体的结构。
人体共有着“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三大丹田。
下丹田位于肚脐之下的小腹之处,也叫“气海”,是修炼真气的主要场所,也是任督二脉的起点。
中丹田位于两乳连线之中的檀中穴,也叫“绛宫”,华夏国古代仙师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第一次提到这个称呼:“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
中丹田是人体的中心,也是唯一一个,人类生来就有的丹田,是为藏精之地,人的寿命、生命力也与中丹田的健康程度息息相关。
如若中丹田受损,轻则元阳亏损、不能人道,重则当场毙命,神仙难治。
上丹田位于头顶的百会穴,也称为“泥丸宫”,是藏神之所。
仙道强者之所以远强于凡俗,就是因为他们开辟了上丹田“泥丸宫”,凝炼了元神,沟通天地,实力、寿元大增!
……
既然现代人类能够再度踏上仙道,那么洪荒时代的那些神话故事,也不一定是虚构的了。
想到那个精彩纷呈的世界,王腾不由得暗下决心,定要尽快突破至武者八段,修炼出真气。
“未来这段时间,就先把文化课放在一边吧,努力提高实力,尽早晋级武者八段,凝炼出真气,方为王道!”
1点27分,王腾提早到达武馆。
如今华夏国的所有中学,都达成了一个默契:整个下午四节课的时间,一律分配给武术课。
“今天下午我来教给大家一种新的站桩方式。”平头男子张起教官,嘴里故弄玄虚地吐出三个字,“三体式。”
“三体式,是形意拳里最重要的基本功,它比起我之前教的‘混元桩难度要高很多。我先做一遍给同学们看看,大家定要看仔细了啊!”
话音刚落,张起便做起了动作。
他先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头部端正,两脚脚跟靠拢,脚尖外展成90度,双眼平视前方。然后右脚不动,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右扭转了45度,同时身体半面向右转,两臂仍垂在身。紧接着,他两腿徐徐向下弯屈,身体成半蹲姿势,随即左前臂经体前向上提起,左手停于左胸前,手心向下,手指向前,右前臂也随之向上提起,右手盖在左手背上,两肘微屈,眼仍平视前方。最后,他身体方向不变,左脚前进一步,两脚脚跟前后相对,间距大概有两脚的长度,两腿屈膝,同时左掌前伸,肘部微屈,掌心向前下方,五指分开,掌心内含,高与胸齐;右手后撤落于腹前,拇指根节紧靠肚脐,手腕向下塌,眼看左掌食指。(这部分摘录节选自网上,大家可以跳过不看……)
“这个三体式,动作怎么这么复杂啊!”
“对啊,我总觉得它一点也不实用,还不如原来的‘混元桩。”
“我感觉……我就算能把动作摆出来,能站满一分钟就顶天了。”
……
同学们看到这么困难的动作,一个个头都大了。
“咳咳,不要讲话了,先跟着我慢节拍的做一遍吧。”
张起用眼神余光阅读到了同学们的反应,脸黑着命令道。
王腾眼看着张起练三体式,对于这一站桩方式,有种莫名的向往与渴望,一阵手痒。
不等张起再废话些什么,他便依葫芦画瓢的站起了桩,竟然跟张起的动作有八九分相像。
张起将这一切,都暗暗看在眼里。
“不愧是老大,果真是慧眼识英才啊!王腾这小子,对武学的阅读能力还真是可怕!”
“他只是照着我的动作摆姿势,竟然就在无形之中,掌握了大部分的要领!就算是那些站了两三年三体式的老兵,也不过如此吧!”
经历此事,对于秦涛的犀利眼光,张起顿时是佩服地五体投地。
而此时的王腾,却是另一番感受。
第5章 周天运转法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