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论起来,这个也有功劳,那个也有功劳,起兵的时候,都来帮他了,他这个皇帝也难做。
      的确是不能让人家说他们李家人打天下的时候就求着人家,坐天下的时候就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最近朝中折腾的厉害了,李渊甚至想把大安宫的大门都给关上。
      着实是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了,让人难以心安。
      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李渊心里清楚。
      越来越多的老臣心里没底,他们对二郎的新政,心里都不服气,想要来自己这里讨一个公道。
      必要的时候,拱着自己重新登基。
      只是,他们这些人不了解二郎啊。
      事情哪会这么容易,真以为这大安宫是什么世外桃源,在这边不管做什么,宫中都不管呢。
      实际上,但凡有外臣来大安宫,不出一刻钟,两仪殿那边就能知道消息。
      这宫中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是泄露不出去的。
      从他还是皇帝的时候,这宫中,就已经是四处透风了。
      “是啊,难做啊,在困难的时候人家能伸手帮忙,的确是一份情谊。”李复也认同李渊的话:“但是大唐天下,此一时彼一时了,若是世世代代都念在当初的功劳上,一直不变的供养着那些功臣,甚至是功臣之后,对于国家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国家的财政支撑不住啊。”
      不说功臣,且说皇室宗亲吧。
      明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说封王不削,功臣不削,莫说世袭罔替,便是祖孙三代,躺在功劳簿上吃饭,对于国库财政来说,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而且,与朝廷争利,也有他们的影子。
      大唐人分为两种。
      “课户”和“免课户”。
      如今大唐实行“租庸调”,朝廷分配给百姓土地,因为如今人少地多,“租”到每个百姓手里的地就多。
      课户就是普通老百姓,种国家地,就得当差纳粮。
      而“免课户”拥有大片的土地,比如,有爵位的贵族,或者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分到五顷到一百顷的永业田。
      是有军功的军人,根据级别,可以分到六十亩至三十顷的永业田。关键是,这些都不用交税。
      除却贵族和官员不用交税,还有一个被忽视的避税大户。
      寺院。
      寺院的僧尼也不用交税,而他们名下,也有大量的田产。
      有的人想要躲避税款,会将土地挂在寺庙名下,或者是挂在当地乡绅名下。
      一旦朝廷封出去的爵位过多,且不回收,那么,累积下来的,需要供养的,且不交税,两者叠加,将是一大笔巨款,甚至足以媲美朝廷半数以上的税收。
      这笔钱,就是朝廷损失掉的。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

第310章 喝茶聊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