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七章:《帗舞》[2/2页]

大周守藏史 青色大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见之白狐,越国之人瞪目,气势都不禁一滞。
      大卜乃炼气士,并非越国之人,不受其影响,但只是试探,并非夺命,随即也退去他之定身术,闭目不语。
      而风允文气一松,随即向四周扩散。
      那些小国公子越使节不查,都纷纷震开,加之越国士大夫的气势,皆狼狈不已。
      “哈哈哈,你瞧,像个猴。”一小国公子头上冠落,鬓发散乱,神色慌乱地在地上捡冠,实在滑稽,这越国司马哈哈一笑,还示意旁边的大宰望之。
      其余越国人也都笑起,但笑意之下,更多的是望向白狐散去,不卑而立的风允。
      白狐啊,要是有此异术,在越国出仕,岂不是仕途亨通!
      可惜异术难料,皆与天赋有关,是他们这些异人所不能控制的。
      “都止住吧,莫被人说越国无先祖之德。”越君出声,目光越过风允,而其余人这才散去了气势。
      “如何,可是考虑清楚了?”
      大殿之上陷入无声。
      那些公子们向着自己国的使节使眼色,但那些使节也都心慌意乱,不安左右,如何来帮自己公子说话呢?
      何况在他们看来,出使越国的公子本就是质子,大概率也回不到本国,这让他们成为越民有何不妥。
      顺带地,越君此举,明显有缓和与小国之间的关系,何乐不为。
      “夫子?”公子烈附耳对风允道:“夫子,越君是铁心如此,夫子可有思虑?”
      风允低声,将注意力望向越君台下的那尊大鼎。
      为何要抬上一大鼎?
      鼎…镇国之器,再加上是大禹后裔的越国,其必定是气运之器。
      越国欲建立气运台,大鼎为其气运之眼,方为正常。
      而越君要其余小国公子改入越国,必有深意。
      风允低声道:“且等。”
      公子烈闻声,含蓄点头,但在风允身后,望向越君那不时瞄向风允的目光时,眼中亦有坚定之色。
      见台下公子不语,越君拍拍手,大笑道:“何需犹豫,来我越国,岂会让诸公子委屈呢?”
      就见越君挥手,一群乐师抬着管弦乐器上殿。
      其中最为瞩目的,还有一堆挂着丝绸布条的竹竿子。
      越君不徐不疾:“君子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越国独爱这乐。”
      “乐有大乐舞小乐舞,大舞,祭祀先祖也,小舞感怀先祖而勉励后辈也。”
      “就请诸位公子持竹起《??舞》,以缅后稷之德,希望诸位公子的乐舞,能让越国粮收丰盛,众民安乐,哈哈!”
      下首的公子们皆环顾,君子六艺自然是学过的,其中学习虽说严苛,但真正到本事上,可就不一样了。
      不少公子都是宗室弱流,六艺……难啊。
      越君对此,呵笑,补道:“就以缅怀后稷之《??舞》,一检诸位公子的德行,德行高者,改入我越国后,可享大夫食邑,德行中者可享士之禄田,德行下者,呵呵。”
      越君不再说了,而那些公子后背发冷,纷纷审视周围的公子,此时他们皆为对手。
      “诸位公子成六佾之舞,若不足,诸国使节可补。”
      “起乐!”
      越君下令,他下意识地想坐下,却想起风允刚才的大禹不坐之言,如今席位早撤。
      无席无酒而观舞,倒是少了乐趣。

第四十七章:《帗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