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画中藏宝?
      “之前听过的多是画中有画,这画的轴杆中藏有其它古玩,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看着面前这幅《溪阁清言图》,沈愈明显有些意外。
      字画装裱沈愈是很熟悉的,沈重楼有数位身为当代字画装裱大师的好友,沈愈自然从中受益。
      一般的字画他自己就能装裱,当然,若是破烂不堪的就无能为力了。
      所谓地杆就是卷轴画上的轴杆,也叫做画杆。
      大白话讲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
      一副卷轴画有两个轴杆,除了地杆之外还有一个天杆,两者合称为天地杆。
      天杆在画的上端较细,地杆在下端相对来说要粗一些,重一些。
      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天地杆不一样粗细一样重?
      这是因为卷轴是挂在墙上的,地杆重可以将画坠的笔挺。
      天杆因为在上面就没有必要了。
      古代对于卷轴天地杆的使用是有要求的,必须是直径为两寸左右的实木木棍。
      要求其表面光洁,弯曲的不行,多刺的不行,开裂的不行,带皮的也不行。
      轴杆因为被纸绢包裹在里面,要求还是比较低的,它两边装饰用的轴头要求更高。
      必须是名贵木材,比如金丝楠木、花梨木、紫檀木、红酸枝,鸡翅木等,追求华美的还会用到金玉材质。
      现在很多字画的轴杆因为成本的原因大部分用硬纸材质的卷筒代替,然后在两边安上两个塑料轴头完活。
      有些用便宜木头,比如枣木,榆木,槐木,柳木等都算高配了。
      沈愈稍稍捏了捏地杆发现是软的,那很可能是中空的硬纸筒。
      “先拆了再说。”
      沈愈在祖父床下拎出一个木制方盒来,打开盒盖,里面放有强光手电,高倍放大镜,剪刀,裁纸刀,尺子,针锥,镊子,糯米胶水,小指甲钳等物。
      沈愈取出裁纸刀直接开拆。
      拆地杆沈愈手到拈来,几下就把地杆拆了下来。
      看其材质,果如沈愈先前猜测的一般,地杆是用硬纸筒做的。
      看到这里,沈愈不由得自嘲一笑。
      当初自己真是榆木脑袋啊,买画时都不知道捏一捏地杆。
      想明代的真迹怎么可能用硬纸筒呢?
      把拆卸下来的地杆放到了书桌上,沈愈熟练的拔下两边的柳木轴头,然后用手电筒往里面照了照。
      除了纸筒边缘的泡沫外,内部黑漆漆的好似塞满了布匹一样的东西。
      想了想,沈愈在书桌笔筒中取出一根毛笔,倒转后往里探了探,很柔软,具体是什么东西很难推测。
      “不能着急。”
      把工具一一放归原处,沈愈坐在椅子上静静思考起来。
      纸筒里面装的是什么不拆开是不可能知晓的。
      可到底怎么拆,从何处拆,却是个技术活。
      假设里面装的是玉牌,印章,鼻烟壶,丝织品,无轴古画或者各种小型玉雕等,一个不小心就会划伤其表面,进而导致其价值大跌。
      这样的事,沈愈绝对不会让它发生。
      思考许久,沈愈决定一点一点把这纸筒剪开。
      拿定主意就动手,沈愈在方盒中取出剪刀开剪。
      纸筒的纸壳很厚,不是很容易剪。
      而沈愈也怕伤到里面的古玩,剪几下就用手电往纸筒里照照。
      短短十公分足足用了沈愈五分钟时间。
      这幅蓝瑛的《溪阁清言图》摹本宽度接近五十厘米,沈愈知道不出身臭汗是不可能剪开的。
      难度知晓了,沈愈倒也不着急了,剪一会就歇一会,慢慢来吧。
      一刻钟后,那些像是布匹的东西慢慢露了出来。
      用镊子小心取出,沈愈顿时怔住了。
      原来是些用涤纶布包裹的碎棉花,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防止撞击,如此看来里面的古玩很可能是易碎品。
      那更得小心了。
      再次思考后,沈愈选择两边开剪。
      如此小心翼翼又折腾了大半个小时,一个被层层包裹长方形的小布包出现在沈愈手中。
      沈愈的耐心很好,把包裹的布匹一层层打开。
      当揭开第六层的时候,一个黑光耀目,堪比金铁的长条状的物件显露而出。
      “竟然是一锭松烟古墨。”沈愈真的没想到纸筒中藏得竟然是一锭古墨。
      他感觉很大可能是一枚印章或者子冈

第059章 古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