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干后,才小心翼翼的在箱子里抱出一个山形的瓷器来。
这是一个笔架,确切的说是瓷质的笔架。
笔架亦称笔搁,笔格,笔架山,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文人放在案头用来架笔的一个器具。大风小说
文房四宝中虽然没有它,但它在文人书房中却是属于不可或缺的东西。
因为写文章或者写字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构思,但是毛笔蘸了墨汁后又不能平放,必须要有东西架着才可以不污染桌面或者纸张,所以笔架由此而生。
笔架在古代材质甚多,贵重的有珐琅,珊瑚,名玉,普通的多为瓷,石,木。
但老宋拿出来的这个瓷质笔架可不普通,为五峰山状,中峰略高,两侧山峰渐低,造型古朴大方,轮廓柔和流畅。
此笔架均匀光洁,晶莹滋润,满身开片,颜色为紫黑色。
ldquo;您等等,不要放在茶几上,放到这张桌子上。rdquo;沈愈急速将角落中的小型红木方桌拉了出来,这张桌子,沈愈是参考博古堂的鉴赏桌后自己设置的一个防摔桌
老宋慢慢将瓷质笔架放到桌上,然后轻轻弹了一下笔架,笔架发出一声非常好听清脆的声响。
ldquo;瓷音清亮,难道您淘到了一个哥窑笔架?rdquo;沈愈咽了口唾沫轻声问道。
老宋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ldquo;要不是它,你宋伯我怎么会说这花梨木箱子都不算大漏呢?rdquo;
ldquo;您老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这若是哥窑真器,您怕是真如那箱子上刻的古诗一般,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了!rdquo;
沈愈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宋伯简直是神了,从送财大爷瞬间化为捡漏大神,这让沈愈一时半会还真转不过弯来。
实在是这宋大爷打眼次数太多了,就沈愈知道的,至少也得二十多次,还是连续打眼,因为这一点,沈愈很多次都没有收他的鉴定费。
这转眼捡漏一个三十万的花梨木书箱不说,还在书箱里取出一个哥窑笔架来,这任谁一时半会也接受不了啊!
当然,沈愈不是说不希望老宋捡漏,他现在内心很是希望这是一个哥窑真器。
只是在更个楚州旧货市场,也只有三大名店之一的《博古堂》有一个哥窑残器
第164章 十年寒窗无人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