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7章 摹本《上阳台帖》[2/2页]

古玩之金瞳鉴宝 捡漏不捡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北墙位置,本来该摆放太师椅的地方,放了一张躺椅,看样子像是紫檀木的。仕途,但文学修养极深,可说诗书画皆精,武则天与唐玄宗都很尊重他。
      唐玄宗李隆基更是称其为道兄
      后来唐玄宗在王屋山建道观阳台观,供司马承祯居住修道。
      天宝三年,李白与诗圣杜甫,边塞诗人高适等好友同游王屋山阳台宫。
      李白特意想去拜访司马承祯。
      可惜因为当时通信不发达,其实司马承祯在开元二十三年就已经仙逝。
      时年九十六岁。
      只见其居不见其人,睹物思人,李白在无尽伤感中写下了这件《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真迹保存在故宫博物院,是顶级国宝,并且有历代名人收藏印与题跋,比如宋徽宗瘦金体“唐李太白上阳台”与乾隆的“青莲逸翰”,这帖子上什么也没有自然不可能是真迹。
      但虽然是摹本,写的却是很好。
      笔法苍劲雄浑,极具原帖潇洒飘逸之势,每一笔皆是张弛有度,已隐隐有大师气象。
      可惜,没有署名。
      制大.制枭。也不能说没有署名,而是只有楷书款“阮亭”二字。
      于茂林往卧室瞄了一眼,凑到沈愈耳边压低声音,“小沈,我观这件字帖写的很好,纸质泛黄看上去很是有些年头,你能不能看出这是谁的摹本?”
      沈愈摇摇头,“于哥,你有所不知,字画纵然是佚名画多少也迹可循,但说到书贴就难了,古人书法能称一句好书法的,不说车载斗量如过江之鲫,但只要读过十年寒窗的字一般都不差,一时半会我还真不知道此贴是谁的真迹。”
      于茂林点点头又道:“就单凭这幅字,小沈你估个价大约能值多少钱?”
      沈愈想了想,“单凭这幅字的笔力与纸质,放到市场上应该不会低于六万,若是能找到这个‘阮亭是谁,并且此人还是一位名人,那此贴可能会瞬间暴涨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毕竟很多人玩收藏要的就是一个名气,有名气他才会觉得值,反过来说,其作者并不是名人,那价格也只能定格在六万这块。”
      喜欢古玩之金瞳鉴宝
      .
      捡漏不捡钱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447章 摹本《上阳台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