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国子监位于皇城边缘,姚思廉能率数百学子赶来。
      显然,许奕今日的所作所为已然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这种扩散速度,连许奕都未能料到的。
      不过。
      终究算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长安城百万百姓中,但凡能够走出十分之一捐赠钱粮,便能极大的缓解赈灾粮不足的问题。
      对于这一点,许奕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二人互相见礼后。
      姚思廉满脸含笑地看向许奕,眼神中有打量,亦有感叹。
      不是没有人提起过让百姓捐钱、捐粮的策略。
      只不过提出来这种策略之人,无一例外,全部被正德帝打入了天牢。
      无他。
      大周朝为了应对匈奴人的进攻,已然增加了不少赋税。
      正德十五年为了供应漠北大军,正德帝更是一下子增加了十余条赋税。
      漠北决战过后,足足过了十二年,这些赋税才缓缓降了下来。
      但,也仅仅只是恢复到了正德十五年之前的水准小说
      这种情况下让百姓捐钱、捐粮,说是自愿。
      实际上到了下面郡县定会变成强制。
      到了那时候,被逼走投无路的百姓,定会揭竿而起!
      正因明白这一点,正德帝才会毫不犹豫地将提出此建议之人打入天牢,且永不启用。
      一块功德碑便能让老百姓自发地将家中钱粮捐献出来,这种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姚思廉轻叹一声感慨道:“你做到了无数人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许奕轻笑一声,谦虚道:“姚先生过奖了。”
      姚思廉笑了笑越过这个话题,开门见山道:“今日授课之际,忽闻京兆尹壮举,沿途更见百姓蜂拥而至。”
      “如此众志成城,何愁旱灾不止,老朽不胜感慨,亦愿为赈灾做些绵薄之力。”
      姚思廉笑着伸手指了指身后的数百书生继续说道:“今日,包括老朽在内,皆听从京兆尹吩咐。”
      许奕闻言也不推脱,面色一正,面朝姚思廉及其身后数百学子,郑重拱手行礼。
      沉声道:“本官代关中数十万百姓,谢过诸位义举!”
      数百国子监学子还礼道:“京兆尹大人言重了。”
      ......
      随着国子监数百学子的加炼丹房,恐会惊到刚刚成型的灵丹。”
    

第八十七章:炼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