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零七章:李钰后手,燕地风骨[2/2页]

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冰茶常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然而,那大战之地除了一个又一个高高耸立的万人坑外,再无其他。
      当时有人提议继续追击,前燕王尸骨定然不在这一个又一个万人坑下。
      有人则直接反对,认为以现存兵力即使追上去也不过是一个全军覆没罢了。
      况且万一燕王尸骨就在这万人坑内呢?
      是夜,一方坚持追击,一方则坚持要挖开万人坑,确保万无一失。
      就在两方争执不下之际,潘良虎当机立断,下令分兵。
      愿意追击的便随他一同追击,直到全部战死亦或者寻回前燕王尸骨为止。
      不愿意继续追击的,明日天亮后便可以直接打道回府,亦或者留在原地挖开万人坑。
      此言一出,两千余人的军伍直接安静的只剩下风声。
      潘良虎并没有告诉左胜元那夜究竟发生了什么。
      只说那夜过后,他带着一千五百士卒沿着匈奴人撤退的痕迹一路追了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追击三天后,潘良虎等人终于在一处河畔之地寻到了覆灭前燕王的那支匈奴人。
      与此同时,亦发现了被吊在营门口始终的前燕王尸身以及前燕王麾下十几名将领的尸身。
      消息传至一千五百士卒藏身之处后,不出所料的一千五百士卒再度炸开了锅。
      潘良虎好不容易压制住士卒的义愤填膺后,孤身一人走出藏身之地思索对策。
      当时那营寨中至少也有三四万匈奴人,且匈奴人将前燕王尸首悬挂在营寨外未必没有引蛇出洞的意思。
      潘良虎思虑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夜袭。
      至于原因,则很简单,其虽身为王府长史司左长史,正五品官职。
      然而其并非军伍出身,之所以能够压制护卫营的士卒无外乎两点。
      其一,其身为燕地男儿,虽为文官但却有着一身不俗的武艺。
      燕地男儿崇尚武力,对武艺高超者自有一份敬畏之心。
      其二,大周人皆讲究落叶归根,然而当时无论是燕王府属官也好,还是护卫营士卒也罢。
      皆有夺尸之决心,却无夺尸之计策。
      也正因此,种种因素之下潘良虎成为了这支队伍的领头羊。
      然而,这种领头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得知前燕王尸首被匈奴人悬挂于营寨之外时,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便会急剧上升。
      到了那时,即使潘良虎思索出更为合适的对敌之策也已然无用。
      一来队伍人心散了,人也散了小】
      【说】
      二来这期间难免会有人冲动到发起自杀式冲锋,此举无用也就罢了,偏偏还会打草惊蛇。
      潘良虎苦思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夜袭。
      具体如何实施的,潘良虎并没有告诉左胜元。
      只大致地提了提结果。
      那便是夜袭成功了,他们真的抢回来了前燕王的尸身。
      但一千五百人的队伍却几乎全军覆没。
      此后潘良虎与仅剩的百余人带着前燕王的尸身没命的朝着上谷郡方向逃命。
      而反应过来的匈奴人自然不愿就此放过潘良虎等人。
      当即派出千余名骑兵追赶。
      一场敌追我逃之中,仅剩的百余人再度临近全军覆没。
      幸而最后关头遇到了前来报仇的大军。
      若非如此潘良虎等人绝对无法活着见到左胜元。
      大军接管了前燕王尸首后,便直接朝着匈奴人杀去。
      至于潘良虎等仅剩的十余人则无人理睬。
      十余人无奈只好互相搀扶着朝着沮阳城走去。
      一路上时不时地遇到与大军走散了的匈奴士卒。
      每一次遇到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当潘良虎与另一名士卒将前燕王尸身寻回的消息传至燕王府时。
      仅剩的两人也已然奄奄一息、命不久矣。
      承运殿偏殿书房内。
      左胜元擦了擦脸上怎么也止不住的泪痕,自怀中掏出数张泛黄的宣纸。
      将其无比郑重地放置于许奕面前的书案上。
      眼泪止不住地开口说道:“这是潘良虎临终所托。”

第二百零七章:李钰后手,燕地风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