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茫茫大漠西北边界十余里处。
     三万燕军将士顶着炎炎烈日接连翻过数座高耸沙丘后。
     终是迎来一段地势稍显平缓的前路。
     且相较于先前所行一眼望去皆是无尽黄沙的茫茫沙海而言。
     眼前这段地势稍显平缓的道路虽仅仅多出些许沙棘、荒草等物。
     但却不知为何竟给人一种焕然一新般的深切感受。
     连带着因穿行茫茫大漠长达一月有余而悄无声息地积压于心底最深处的压抑感亦随之缓解些许。
     若不是军纪军规早已深刻至骨子里。
     燕军各部将士此时定然争先恐后地处策马狂奔于每一簇沙棘荒草前。
     头戴一顶白色丝纱斗笠、身着一袭月牙色长袍的许奕松开手中缰绳。
     任由胯下那匹极通人性的纯黑战马载着自身随着大军缓缓向前行进。
     “汪敬伯。”
     许奕摘下那顶用以遮挡炎炎烈日炙热光芒的白色丝纱斗笠,随即微微侧首望向始终默默跟随在身后一侧不远处的传令官汪敬伯。
     “末将在!”
     传令官汪敬伯闻言连忙驱马上前数步行至许奕近前,随即面朝许奕俯首抱拳行之一礼。
     “传令各部将领。”
     “即刻有序驻马,原地休整两刻钟。”
     许奕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沉声下令道。
     “遵令!”
     传令官汪敬伯闻言当即再度面朝许奕俯身抱拳行之一礼,随即快速领命告退而去。
     “王爷有令!即刻有序驻马!原地休整两刻钟!”
     “王爷有令!即刻有序驻马!原地休整两刻钟!”
     “王爷有令!即刻有序驻马!原地休整两刻钟!”
     传令官汪敬伯驱马行至不远处传令兵所在骑阵,随即朗声重复王令道。
     “谨遵王令!”
     一众传令兵闻言当即面朝中军大纛所在俯身抱拳行之一礼,随即快速起身各司其职。
     十余息的时间匆匆而逝。
     道道略显尖锐的金鸣声渐渐自中军传令兵所在骑阵快速朝着四周扩散开来。
     与此同时。
     原本近乎于静止不动的五色五方行军旗亦随着道道略显尖锐的金鸣声扩散而随之极其有节奏地摇晃开来。
     不多时。
     伴随着道道略显尖锐的金鸣声徐徐扩散开来以及一杆杆五色五方行军旗极具节奏地摇晃开来。
     原本宛如一条偌大游龙般徐徐向前行军的三万燕军将士渐渐地自前至后极其有序地驻马原地。
     中军大纛旁。
     待身前百余步外的另一骑阵有序驻马于原地后。
     许奕及其随行亲卫所在的骑阵亦随之有序驻马于原地。
     随即翻身下马于战马身周三四步的范围内暂做休整。
     “起帐。”
     许奕自马背之上翻身而下,随即不徐不疾地开口吩咐道。
     “遵令!”
     始终立身于许奕身周不远处的问心首领、耿直、耿良等人闻言当即面朝许奕深深俯身拱手行之一礼。
     随即缓缓直起身来,大步朝着身后不远处的驮马行去。
     百余息的时间匆匆而逝。
     问心首领、耿直、耿良等一众亲卫自驮马处大步而返。
     不多时。
     一顶小型营帐便已然于许奕身前三五步外拔地而起。
     那小型营帐虽名为营帐,但实则却更似一顶偌大华盖。
     “主人。”
     “帐已起。”
     待将太师椅落于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后。
     问心首领遂大步行至许奕身前两三步外,随即面朝许奕深深俯身拱手复命道。
     ‘好。
     许奕闻言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迈步朝着那顶名为营帐,但实则更似华盖之处行去。
     十余息的时间匆匆而逝。
     许奕稳稳落座于小型营帐内的太师椅之上,随即不徐不疾地自怀中取出密信再度细细阅之。
     ‘靖安司以妄议朝政、散布不实传言之名,于京师长安大兴言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言获罪入狱者中,过半皆出身于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
     ‘且出身于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因言获罪入狱者中过半为世家子弟。
     ‘余者亦多是家境殷实之辈,寻常百姓因言获罪入狱者则几近寥寥。
     许奕端坐于太师椅之上,面色平静似水地凝视着手中密信。
     心中则不断地将那原本藏身于一行行道家经文内的有用信息逐一重书于心间。
     待将最新一道有用信息重书于心间后,许奕原本平静似水的面色不由得渐显几分怪异。
     ‘靖安司于京师长安大兴言狱。
     ‘此举与乾小四大兴文字狱当真是异曲同工矣。
     许奕嘴角微微上扬几分,勾勒出一抹意味难明的笑意,心中则颇为不耻地兀自喃喃道。
     话音落罢。
     许奕不置可否地微微摇了摇头,随即稍作定神再度向下细细阅之。
     事实上。
     靖安司于京师长安大兴言狱一事并未太过超出许奕所料。
     自得知正德帝为应对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即将爆发的天灾人祸而选择下下之策时。
     许奕便已然对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的名门望族、豪强富贾举族迁徙至京师长安后所需面临的境况有所预料。
     若是不出其所料的话。
     靖安司以妄议朝政、散步不实传言之名于京师长安大兴言狱仅仅只是一个开端罢了。
     果不其然。
     随着许奕近乎逐字逐句地细阅那一行行道家经文,并将隐藏于那一行行道家经文内的有用信息逐一重书于心间。
     不多时。
     最新一道有用信息便已然重书于许奕心间。
     靖安司......亦或者正德帝下一步棋子将会落于何处亦已昭然若揭。
     ‘靖安司司丞李必命人于靖安司官署外树起数座功德碑。
     ‘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举族迁徙至京师长安的名门望族、富甲商贾无不闻风而动。
     许奕眼睑微微低垂地凝视着手中书信,心中则不由得兀自喃喃道。
     百余息的时间匆匆而逝。
     许奕眉头微皱地缓缓抬起头来,随即目光似是能够穿透千山所隔般略显深邃地望向京师长安所在方位。
     ‘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举族迁徙至京师长安的名门望族、富甲商贾。
     ‘自其举族迁徙至京师长安的那一刻起,便已然是那笼中之鸟,粘板之鱼,又何至于这般心急?
     许奕眉头微皱地凝视着京师长安所在方位,随即不由得低声喃喃道。
    喜欢。
  

第189章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