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16章 多学科的交叉艺术[2/2页]

学霸从改变开始 一白化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他明白了陈舟的意思。
      一上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但陈舟和弗里德曼一行,也只是参观完了Linac2和Linac3两台直线加速器实验室。
      中午在就餐时,米彻·约翰斯通就不再客气,主动凑了过来。
      “弗里德曼教授,陈舟博士,不知道你们上午观看之后,有什么感受吗?”
      听到米彻·约翰斯通的话,陈舟和弗里德曼对视了一眼,两人同时笑了笑。
      弗里德曼说道:“约翰斯通教授,说实话,我有些羡慕你呐!作为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你们的配置,确实是最齐全的。这一点,不管是人员,还是设备,都是如此。”
      米彻·约翰斯通轻声笑了笑:“弗里德曼教授,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相信的所有研究人员,都很欢迎你的到来。”
      弗里德曼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行咯,我老了,思维已经不跳跃了。”
      米彻·约翰斯通也不再多说,转而又问了陈舟一遍:“陈舟博士,上午观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陈舟想了想,说道:“我对的了解并不多,如果单从这两个直线加速器来说的话,我觉得作为基础的加速器设备,这两台加速器的性能和实验性,都挺不错的。”
      “另外,对于直线加速器这一分类而言,我不知道的实验计划是怎样的,有没有为超高能对撞机做准备……”
      陈舟说的很是直接,他想的就是,反正你要问,那我自然也没必要客气。
      米彻·约翰斯通闻言,微微一愣,旋即轻声笑道:“大概过两天,就将开始下一轮的实验计划了,实验的内容中,也有你们刚发现的胶球。”
      陈舟轻轻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既然对方避重就轻,没有回答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那陈舟也就失去了兴趣。
      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的米彻·约翰斯通,又笑着补充了一句:“关于陈舟博士所问的具体实验计划,我这边不方便透露,除非等到主动披露相关实验计划。”
      听到这句话的陈舟,不由得在心里笑了一声。
      这样吊胃口的话,对别人或许有用,但对他,对有着错题集的他,还真没有太大的诱惑力。
      虽说他确实希望能够接触到下一代超高能对撞机的相关研究内容,但是时间上,也没有那么的迫切。
      而且陈舟的计划,游学期间,最主要的是增长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见陈舟和弗里德曼似乎说话的欲望不高,米彻·约翰斯通也不再多说什么。
      只不过,他也在默默地盘算着一些东西。
      说起来,陈舟和弗里德曼他们选择的时间,是真的挺凑巧的。
      的对撞机实验室,刚好度过了休整期,将于近期开始下一轮的实验计划。
      而陈舟他们,如果感兴趣的话,是很乐于欢迎他们加入的。
      这也是米彻·约翰斯通如此热情的原因。
      对于一支有着丰富对撞机实验经验,并且发现了胶球的团队,有着无限大的包容。
      尤其是,这个团队中,还有着一位具有未来物理学领袖气质的年轻人。
      午餐过后,经过短暂的休息,米彻·约翰斯通开始带领陈舟他们参观质子同步加速器。
      米彻·约翰斯通一如上午一般,详细地给陈舟等人介绍着质子同步加速器。
      只不过,和上午的直线加速器实验室不同的是,质子同步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明显地就要忙碌一些。
      质子同步加速器实验室在下一轮的实验计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些研究人员正在为下一轮的实验计划,做着充足的准备。
      听着米彻·约翰斯通的介绍,看着眼前的质子同步加速器,眼睛余光里,研究人员的身影在不断穿梭。
      陈舟的思绪也渐渐由眼前的质子同步加速器,跑到了更远的地方。
      高能物理对撞机的加工精度,往往是比航天航空领域的产品要求还要高。
      对撞机要达到高性能,必须精确控制束流。
      这对加速器设计和设备制造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并要求在运行过程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在加速器内粒子对撞时,要实现六维精确控制,在横向位置精度达到微米级。
      大概也就是一根发丝的几十分之一的精度级。
      在纵向时间控制精度,则需要达到皮秒级。
      也就是万亿分之一秒。
      在这里面,就不仅是高能物理一个领域了。
      或者应该说,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需要其它学科领域的配合。
      除了对撞机本身,在对撞机实验中,也是跨越多个学科的。
      这一点,不管是,还是以前的SLAC,亦或者其它的对撞机实验室,都是如此。
      就拿华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燕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来说。
      BEPCⅡ“一机两用”,成为华国众多学科的同步辐射大型公共实验平台。
      也因此,燕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还有一个名字,叫燕京同步辐射实验室。
      其不但长期为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多个研究所,提供高精度探测器标定,完成了大量X光探测元件的精密标定。
      也为华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某型号飞机发动机叶片验收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关键数据。
      想到这的陈舟,脑海里突然冒出来一个曾经在网上跳出的新闻。
      那还是他喜欢上网,热爱游戏的岁月了。
      因为好奇,点进去看了一眼。
      却没想到,如今的自己,居然能够站在更深的角度,去重新看这一新闻。
      那则新闻,也是关于燕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
      说的是沪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血液学研究所的研究组,利用燕京同步辐射1W1BXAFS技术和定量拟合计算,揭示了癌蛋白PMLRAR是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直接药物靶点。
      这是医学科学的例子。
      想到这个新闻的陈舟,面色不禁有些古怪。
      他的脑海里蹦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如果从粒子加速器入手医学科学的话,也不知道是否可行?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直接绕过了生物学这一学科?
      微微摇了摇头,陈舟将自己的想法收了起来。
      陈舟就觉得,粒子加速器是和航空航天领域一样,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在这里,你不仅仅能够窥视到微观粒子的世界。
      你还能欣赏到多学科的交叉艺术……
      不过,陈舟并没有注意到的是。
      米彻·约翰斯通在他露出奇怪的表情后,就又多看了他两眼。
      :。手机版网址:

第516章 多学科的交叉艺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