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停战协议,并出具永不滋事的保证书。
      ③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手是世界第一强国英国、第二强国法国,结果清朝战败,对英、法两国各赔款800万两白银,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④1876年至1877年的收复新疆之战。对手是入侵新疆的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结果清朝获胜,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大部份地区年,又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
      ⑤朝鲜壬午兵变年7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清将丁日昌奉命率威远、超勇、扬威三艘军舰赴朝,清军入朝后,拘捕大院君(朝鲜国王李熙的生父),迅速平定叛乱。清军依托军事优势,在朝鲜取得领事裁判权、海关监管权等一系列权益,在仁川设立清租界,成为朝鲜半岛的监护者。
      ⑥1883年—1885年的中法战争。原因是法国侵略中国名义上的藩属国越南,引发了历时近两年的中法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打成平手。最后,清政府“乘胜即收”,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放弃对越南名义上的宗主权,换取法军从属于中国领土的澎湖台湾撤军,同时在勘定中越边界上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⑦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清朝和日本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发生冲突,清朝战败,签订了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放弃对朝鲜宗主权,赔款白银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强干涉下,后以白银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放4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
      ⑧1899年的三门湾事件。对手为列强之一的意大利王国。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意大利亦欲染指中国,于1899年2月向清朝提出了强租浙江三门湾以用作海军基地的要求。这一要求遭到了清朝的强硬拒绝,并积极在三门湾增兵布防,严阵以待。意大利人见清朝早有防备,不得不放弃这一要求。三门湾事件以清朝不战而胜、成功守护领土告终。
      ⑨八国联军入侵。公元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为了扑灭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组成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北京等地,于1901年强迫清朝签定屈辱的《辛丑条约》。
      以上九场战争,清朝四胜一平四负,且对手主要为西方列强,可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算尽了力。
      外交方面,讲三个故事:①计划中的德、美、中三国同盟。清朝是西方列强重要的争取对象,德国曾计划拉拢清朝和美国,组成德、美、中三国同盟。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亲自召见清朝驻德公使孙宝琦,提出了中美德结盟的想法,想以此“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的“独立年德皇准备派太子访华,由于爆发了辛亥革命,中美德结盟告吹。
      ②清朝收复东沙年,日本商人西泽广次纠集大量的日本浪人占领东沙开办磷矿厂,日本的驱逐舰也开到东沙附近游弋,为其撑腰。清政府一方面派人和日本政府进行交涉,另一方面派遣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飞鹰号和广海号两艘军舰,将日本浪人驱逐出东沙岛年10月11日,清政府最终与日本签署了东沙条约,日本承认东沙为中国领土。
      ③拉美武装护侨年墨西哥发生排华屠杀事件,波及到古巴等其他一些拉美国家。事件发生后,当时的清政府马上向墨西哥政府提出抗议,并聘请国际调查员就屠杀惨案提出赔偿要求,派巡洋舰“海圻”号向排华最严重的几个拉美国家进发。最后,墨西哥和古巴向清政府赔礼道歉,偿付受害侨民生命财产损失,并缉捕暴民。
      (五)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
      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这点谁都无法否定。造成一些人仇视清朝无非几个原因。
      一,清朝非汉族政权,让那些大汉沙文主义的民族主义者们愤恨。我堂堂大汉族,怎么能让一个曾经我们的奴仆统治近300年。但是历史确实的发生了,他们也无法改变,只能是找出各种方式黑,谩骂来表达他们内心的声音。
      二,清朝前期的一些暴行,让一些人看不惯,主要也是大汉族心理导致。历史上汉人屠杀汉人多了去了,古代汉人对久攻不克的城一旦拿下就屠城。五胡乱华时期异族也对汉人进行过大屠杀,但是离现在太远,这些人可能不了解,也可能是选择性失忆。其实,屠城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战争威慑,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没必要用现代文明标准去衡量当时的暴行,显得太不客观。
      三,后期清朝国力衰败,造成了百年国耻。确实,清朝后期很不堪。但清朝的不堪源于大时代变革的背景下,与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都不一样。用李鸿章的话说:清朝面临的是千古未有之变局。不管换成唐太宗,汉武帝来也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国力悬殊如此,你不割地人家就揍你,你不赔款就得亡国。并非清朝的屈辱毫无疑义,它用钱和一些租借地换取了发展,也保全了国家相对完整,不至于被列强分割。但有些人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只看得到那是屈辱,所以对清朝有情绪。
      四,就是外东北土地问题。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你打不过人家就得给人家。国力如此,你不给人家也能打过去抢去。但是清朝留下的遗产是不容忽视的,有效的稳固了内外蒙,新疆,西藏地区。现在台湾中华民国地图都还有外蒙古,这就是从法理上延续下来的。
      客观的讲,仇视清朝诋毁满族的人是很少数的,既不代表汉族观点,更不代表国家立场。他们的成分比较复杂。
      1.一部分文化程度低,不能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2.一部分典型的大汉沙文主义,在他们心中,除了汉族其他民族都是垃圾。
      3.最后一部分最特殊,他们是明粉。我伟大的大明怎么能被蛮夷灭国,他们对清朝是最恨之入骨的。有些恶毒的还自己创造历史,极尽抹黑诋毁之能事。
      其实,过去的都过去了。已经发生了的,我们都来不及也不可能去改变。客观一点看待历史,看待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好的我们吸取经验,不好的我们反思吸取教训,这也是历史的真正意义。历史不是教我们去仇恨谁,而是要我们清楚我们是怎么来的。
      整个人类史都是一部血泪史,整部中国史也是一部血泪史。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六)‘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在古史研究上,顾颉刚有一门学说叫做历史层累说。。其实放在王朝史上来说,也有层层堆叠的因素,不能脱离时代来谈历史。
      1清朝统治者始终有防备心理,天生的保守与谨慎。
      以边疆民族入主中原,面对的是纷杂的形势和人口诸多的汉族等其他族群,不安全感和警觉性几乎是天然的。在政事上审慎深沉,帝王又很有警觉性。再满洲旧族,其命名如汉人者,上深厌之,曾谆降旨,不许盗袭汉人恶习。曾有“汉人以钮钴禄氏为郎者盖鄙之为狼”之谕,言虽激切,亦深恐忘本故也。《啸亭杂录》卷1。这个上,是乾隆帝。即是力求封建帝制的极盛,审慎又严谨,但统治者又始终不自信,不自然。清王朝不能不说是老辣,但这种老辣的手腕和机心用在和准噶尔的战争中是一种样子,用在兴起文字狱以文字苛责,禁毁许多作品,严厉抹杀其他部族的抗争心上又是一个样子。一体两面,一刀双刃。
      2清王朝的统治阶层,虽然也分亲疏远近,但它的统治集团事实上杂糅的已经不仅仅是建州女真了。以统治阶层来算,还是吸收了很多人的。
      于帝王本身来讲,康熙帝的母系佟佳氏本来是汉族,但他们的定位确是和朝中的汉臣分开的。满洲的出现,本来就是稳定人心,把一张饼活大。
      这点在王老师的答案里面也有所描述,旗民分治。努尔哈赤时期的政策,在皇太极登位后有所变化,这时候的满洲概念的出炉和汉军八旗的地位抬升,其实是拉拢了不同的民族和势力,来凝聚实力。这只是早期时候的现象。清王朝毕竟是封建王朝,很多士绅已经化成了他统治阶层的一员。单纯用狭隘的民族观来说清,并不全面。清军南下,南明衰亡的过程,其实也是地主士绅慢慢分流的过程。封建下的传统,官与民的地位不一,士绅与小民的地位不一。所谓王朝盛衰,各个政治集团争取的首选自然是豪民士绅地主。而宗族地主和军阀的人口控制,在乱世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所说清前期的压迫如何,残酷如何,但当时还是清朝赢了,这固然也有投靠过去的私兵军阀的作用,豪强们的押宝一目了然。而大局稳定之后,这些地方上的豪民就更以新朝下的顺民自居了,他们的利益在某种程度和新朝捆缚在了一起。至于庶民,谁在乎。
      如万历朝首辅王锡爵的家族,王锡爵的孙子王时敏隐居归顺,王时敏是著名的画家。王时敏的几个儿子多入仕清朝,最出名者当属那个在康熙立嗣问题上发声,到雍正时候还被嫉恨的文渊阁大学士王?铩K?街乙褰谄??腥讼氩豢??陀腥讼氲每?S腥艘?龉鲁家迨浚?髦?洳豢晌????W匀痪陀懈?嗟娜嗽敢馊谌胄鲁?耐持谓撞悖?俚敝页肌D训拦糯??渴??慷凉?娜逖Ь?洌?髑逯?坏囊南墓勰畈槐任颐巧羁蹋????
      本朝父子宰相王?m州载明代门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调梅以济升平之盛者,指不胜屈。如阿文端公兰泰之子为傅文恭公明安,阿文勤公克敦子为文成公桂,张文端公英子为文和公廷玉,刘文正公统勋子为文清公墉。马文穆公齐之侄为傅文忠公恒,其子为福文襄公康安。高文良公斌之侄为文端公晋,其子为参政公书麟,皆父子宰相。惟温文简公达孙为相国福,其子今相国伯勒保,尹文恪公泰子为文端公继善,其孙为今相国庆桂,皆三代持衡,为升平良佐,实古今所未见也。啸亭杂录。文中第一段所言,满汉宰相在当时都放在一切算了。
      封建制下的王朝,既有民族之分,也有士农工商之分,豪民和庶民之分。能让一个人背叛所有的,大概就只有利益了。为了自己的阶级而选择与新朝合流的,这些士绅心中也很清楚。他们本来就是官人,是享受到了特权的人。如果清朝能确保他们这些人的权益,自然就有人要趋之若鹜侍奉‘‘圣主。谈到这里,难免又夹杂到阶级论的东西。因为身份的定位,王朝治下,自然有拥护,反对两种不同的声音。比王朝还要绵长的宗族,可不少见。将军阵前死,大夫笑九幽。悠悠泉下隐,儿孙皆簪缨。明清毕竟都是封建王朝,当时依旧是帝制。为何说很多东西谈论无用,时光倒回去几百年,合流和归附还是正常现象,有人还是会作出自己的选择。有人在意的是荣辱,有人在意的是身份地位。
      个人感悟(其实是指点江山,自我吹比一波。大抵除了大谈民族隔阂之外,阶级与时代的差距倒是让许多人忘了。旧的时代毕竟是旧的时代,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是一个很大的变局。如果纯以今人的三观来看,很多事情不太明白也正常。毕竟我们还算能吃上饭,吃的好坏而已。能读上书,读的远近深浅而已。
      但百年前,千年前,甚至说几十年前,大地都还笼罩在饥饿的阴影之下。明清汉唐,乡土宗族的羁绊又有谁能脱离呢,就像是时代大潮下的一滴水,再超脱又能如何超脱?。即使到了现在,宗族宗祠那老一套还阴魂不散,似乎又要在乡村卷土重来了。抛开封建来谈封建,抛开农业文明来以工业文明下的现在去凌于古人,可能本来就是一种错觉和不公正吧。想明白就好了,还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吧
      (七)不一样的现代化清朝
      清朝的皇宫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就装上了电灯,此后各大城市也慢慢推广开来使用电。
      清朝光绪33年(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一辆汽车在清朝某地泥泞的道路上靠人力拉着前行。清朝光绪33年法国向清朝提出举办一次“北京——巴黎”的汽车拉力赛,一开始清朝是反对的后来法国反复协商清朝终于同意,最终定的路线是由北京出发,经张家口、库伦前往恰克图,经乌拉尔、波兰、德国抵返巴黎。赛事全程约17000公里,当时有五辆汽车。
      清末北京街头一辆驴车和一外国人的汽车并排前行年,牛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的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但未能制成实物年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首辆三轮汽车;1888年奔驰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供出售的汽车年世界上第一个汽车牌照和驾驶证在法国颁发。
      火车站边上聚集的一队清朝新军,虽然已经换上新式军装和现代化的武器但是脑袋后面的大辫子还是旧时代的标志。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由英国人在上海兴建的吴淞铁路,后被清朝地方官员买回并拆毁。而正式使用的第一条铁路和蒸汽机车则是由李鸿章兴办的开滦公司煤矿所建。
      李鸿章和一队清朝官员在火车站年6月9日,中国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历经磨难终于动工兴建,在英国人的帮助下于同年11月工程告竣。唐胥铁路全长9.3公里,每米轨重15公斤,共耗银11万两。唐胥铁路建成后,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直至1882年始改用机车牵引。这条铁路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自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至1911年清政府垮台的30多年间,全国建成铁路9000公里
      (八)满清之过:初期“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十室九空的大屠杀、圈地投充;剃发易服、数量惊人的文字狱、编纂了《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严重阉割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阉割了汉人的骨气廉耻;缔结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双重殖民地社会;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心思地破坏中华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
      也有其功:美洲植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的推广,使清末人口时达到四亿以上。清朝开疆拓土,鼎盛时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
      清朝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失败的朝代;它的消极意义大大大于积极意义,它的经验教训应该好好地总结。清朝这个□□残暴和扭曲都达到顶峰的朝代,骨气和思想,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国传统的为官直言敢谏,为史秉笔直书的观念彻底被摧毁。后来又被东西方列强欺负和□□,国人的自卑和媚外也顺便产生了。被征服和奴役的太久,都进了潜意识,形成了习惯

第 108 章 【R】02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