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八章拜谒孝陵[1/2页]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暖阳中空而立,刚湿润不久的大地,又开始变得炎热起来,城墙上的绿青苔,又恢复了干枯状。
      南京城门,不知何时已然洞开,数丈宽的门洞,仿佛一头匍匐的巨兽,露出温顺的恭敬。
      以江宁知县胡崇为首的官吏,一个个拱手垂立,叮叮咚咚地马蹄声渐近,他们忙齐声喊道:
      “臣等恭迎豫王大驾!”
      瞬间,朱谊汐面色不虞,分外的难看。
      “咳咳——”
      “臣等恭迎监国殿下!”
      “平身吧!”
      骑在马上,朱谊汐这才点点头,望着深邃的门洞,以及迅速排除危险的亲兵,面色严肃:
      “值此国难,还有诸位忍辱负重,真乃大明之幸!”
      几人瞬间欣喜,这下就给他们洗白了,接纳。
      于是,一群人分作两边,空出一条道,让豫王入内。
      不过,城内的危险无处不在,本想拜谒孝陵,但想着自己的小命,他立马就取消了这个念头。
      当然,也没有去皇宫,而是登上南京城。
      坡道前下马,朱谊汐徒步登城。
      南京城的坡道极宽,两丈来宽,可以迅速的调动兵马支持。
      登上著名的南京城墙,朱谊汐迎着风,长发被吹拂,一股强大的自豪感,扑面而来。
      栉比鳞次的屋舍,更加高大的内城,一眼望不到边的城墙,随着视野的开阔,这些都属于南京。
      而自今日起,也将属于自己。
      低头一望,宽阔的平原上,血红色一片又一片,大量的旗帜遭到踩踏,尸骸一具又一具,连绵不绝,根本就数不过来。
      而幸运的事,这些尸体,都属于清军。
      排成队列的明军,就像是在新兵营里训练一样,齐整地排着队列,一步步地入城,井然有序。
      但伴随着时间推移,激动的情绪瞬间被传染,军队又仿佛是八月的钱塘江大潮,一股脑的向着城门涌进。
      “乱来!”
      朱谊汐心情瞬间不好,皱眉道:“无论何时,规矩都不能乱。”
      “是!”小舅子孙林,朱依二人,多年来的风雨,已经成熟许多。
      十七八岁的年纪,满脸的稳重。
      旋即,孙林低声吩咐,一队臂系黄绸的军法官,就挎刀而去,气势汹汹。
      而略显拥挤的城门,瞬间就恢复如常,就像是羊群遇到了牧羊犬,一个个乖巧的很。
      由此可见,军法司这几年,行动力着实不错。
      “南京城,花花绿绿迷人眼,可不能丢了咱们的脸面。”
      孙林、朱依点点头,压力颇大。
      过了半个时辰,似乎是吹够了风,朱谊汐才领着亲兵营,浩浩荡荡地向着紫金山而去。
      紫金山被南京外城囊括其中,位于内城的正东方向,距离他所在,约莫百余里。
      朱谊汐索性也不再拖拉,数百骑护持,骑兵营伴随,就像是一股风般而去。
      及至黄昏,才至孝陵。
      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
      朱谊汐等人自然不能免俗。
      “孝陵所在,来者止步!”
      这时,数百名男女老少,挥舞着锄头长枪,身着破旧的铠甲,一股脑的涌出来。
      “孝陵卫?”
   

第六十八章拜谒孝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