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八章李应仁[1/2页]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朝鲜的遗民,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昔日壬辰倭乱,许多东征的将士因为重伤,不得不留在朝鲜安家。
      如,施文用(都司)、徐鹤(把总)、秋水境(副将)等。
      另一种,则是随从凤林大君(在盛京当俘虏),从盛京回到朝鲜后的明人。
      而还有一种,则是主动去往朝鲜,或逃难,或躲避满清。
      如,力主出兵朝鲜的兵部尚书石星之子,石潭,以及辽东李成梁的后代,李如梅之子(李成梁第五子)、李应仁(东征主将李如松之孙)等。
      当然,像是那些浮海而来的渔夫,商人,为了不得罪满清,朝鲜一律遣返。
      但实际上,这些只是中上等人士,还有大量的辽东底层百姓,逃入朝鲜定居下来。
      而文熙此行,除了拉拢这些中上遗民外,最要紧的,就是在辽东逃民中,筛选义士,颠覆满清在辽东的统治。
      不过,在临行前,礼曹参判王永贞,这让他先去见王世子。
      即,上文所说为质盛京的凤林大君。
      昭显太子死后,作为嫡次子的李?B,则被李??力排众议,立为世子。
      “外臣拜见邸下!”
      文熙拱手弯腰,态度端正。
      朝鲜王尊称为殿下,世子则为邸下。
      “使臣平身吧!”李?B点点头,颇有些激动道:“听闻天使不远万里而来,小臣不胜欢喜。”
      李?B如今二十七岁,正值盛年,但却面容枯瘦,显然是遭受了不少的委屈。
      也对,去年才回来,心中的愤懑集聚颇多。
      文熙笑着解释了下大明的局势,不由道:“淮河以南之地,尽复大明所有,皇帝陛下不敢懈怠,厉兵秣马,以复江山社稷。”
      “甚好!”
      李?B大喜,搓了搓手。
      “邸下——”一旁,一位激动的读书人,则安抚了下李?B,旋即面对天使,叩首而拜:
      “在下黄功,乃是杭州人士,随世子东归。”
      说着,他不禁抹泪道:“自得知北京城破,心如死灰,不曾想如今仍见大明,在下死而无憾。”
      其他几位跪坐的男子,也纷纷露出感怀的姿态。
      这时,文熙这才意识到,这位世子身边,竟然拒绝了大量的反清志士。
      “难怪让我来此!”
      心中一喜,文熙亲近道:“此次我前来朝鲜,就是代表朝廷招募辽东遗民,组建义军,以其血仇而战之。”
      “不知世子可有指教?”
      李?B闻言,露出兴奋之色:“天使,辽东移民,尽在鸭绿江南岸,聚众而居,规模不计其数。”
      “而千兵易得,一将难求,须得选将才行。”
      说着,他身躯微倾,双目炯炯有神:
      “有一人,天使得之,可抵万兵。”
      “哦?何人?”文熙一楞,开口问道。
      “李如松将军之孙,李应仁将军。”
      李?B敬佩道。
      旋即,他介绍了李应仁义不剃发,逃往朝鲜避难,可谓是胆气过人,忠义可嘉。
      又交谈了许久,文熙这才离去。
      翌日,他就去见李应仁。
      李应仁蜗居在大明洞(地名,因多为明遗民,故为大明洞),终日躲在屋舍中,不为官,不交友,可谓是闭塞至极。
  

第十八章李应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