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五章大明军衔[1/2页]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明朝的武举与科举一样,都是从秀才、举人、进士三级跳,但却没有殿试。
      考试的内容也简单,骑射和默写武经,选拔的只是将才,勐将,而不是帅才。
      “那应该如何?”
      众人不解。
      “文有国子监,武应当有演武堂。”
      皇帝沉声道:“凡中武举人者,须入演武堂进修两年,再参加会试。”
      所谓的演武堂,自然就是随军学堂的升级版。
      随军学堂这些年操办以来,最大的作用就对军队进行了扫盲教育,从而使得大部分的兵卒,最少认得五百个字。
      这在京营之中格外的显着。
      但为将者可不能光认识字,后勤,地图,布阵,扎营、鼓舞士气等问题上,还需要学习和培养。
      当然,这在乱世之中自然是锥入囊中,轻易的显现出来,而太平年间则需要培养。
      成体系地培养。
      明朝武将是世袭的,几百万卫所之中,总归能出一些良将,如戚继光,李如松等,但付出的代价却是高昂,得不偿失。
      想到这里,除了民初的一些开国将领外,中后期的名将几乎屈指可数,承平是假话,蒙古人的威胁贯穿明朝300年。
      “为鼓舞士气,武举应当也该有会试,夸耀游街。”
      “陛下,以文驭武才是国策啊!”
      到了这时,张慎言忍不住开口了。
      一旁的内阁几人虽然没有附和,但却持默认态度。
      “军备废驰,武将跋扈,福王监国时的境况忘了?”
      朱谊汐不喜道。
      这些文人,有时候自己喜欢斗,但这时又一致对外,想着压制武夫,也不想想这是什么时候。
      “好了,文武扶持,大明才能昌盛,不要再说了。”
      皇帝不悦道。
      “陛下,您说的演武堂,不知文举人能否报名?”
      赵舒并非直面刚,而是选择暗度陈仓,拱手笑道。
      “哦?”
      朱谊汐一愣,瞅了瞅这位首辅,突然就笑了:“自然可以。”
      “就算是状元郎,也能再去演武堂,要是能拿文武双状元,我也无话可说。”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相较于文章的好坏,武艺的高低是可以比出来的,骑马,弯弓,这些可都要真人上马去比。
      内阁、六部也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最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留了下来。
      武举的举行刻不容缓,秀才举人的选拔后,总不可能放任不管,让他们闲置在民间吧?
      以前是有卫所维护秩序,这些人根本就没了位置,如今镇戍制出台,这些人自然有了用武之地。
      “陛下,县巡捕营为从七品,可由秀才、举人充任,而府之巡捕营,可由武进士担任。”
      吕大器倒是直接开口,大方的很。
      要知道文进士出来,也不过是七品的知县,而区区武秀才、举人,就足能担任从七品,显得极为大方。
      当然,这也是文贵武贱的缩影,到了清朝,武状元直接授官正三品的参将,如果是文职,就显得极为夸张了,但文官习以为常。
      “可——”
      皇帝点点头,默认了。
      不过,他还是补充道:“如今各县、府之巡捕营正,可从伤

第五十五章大明军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