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七章拼音[1/2页]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卫匡国紧急而来,但却给皇帝带来个坏消息。
      “给脸不要脸。”
      “教宗有十万大军吗?”
      皇帝怒目而视,那股压抑的愤怒,显而易见。
      皇帝一般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但作为强权中心,谁都不想压抑自己,随心所欲不逾矩,他显然是已达成这个境地。
      “教宗只有一片意大利地区,其面积不如大明之一省。”
      卫匡国如实道。
      “但,教宗却是整个欧洲天主教世界的主宰,权势滔天,能够轻易地动员数十万十字军东征耶路撒冷。”
      很显然,这句话就是为了让皇帝感到些许威胁,从而冷静下来。
      不过,他不明白,皇帝对于欧洲的局势不说了如指掌,但也是七八分。
      朱谊汐冷笑:“教宗如果还能再次组织十字军,那奥斯曼也就不会灭亡拜占庭了。”
      “我就知道,西班牙,法国国王都可以自主任命主教,为何大明不成?”
      说着,皇帝不待其解释,直接道:“即今日起,耶稣会将分为十大教区,分别是北京,南京,天津,松江,台湾,广州,福州,宁波,苏州,登州。”
      “也就是说,天主教只能在这十地进行传教,恪守利玛窦规矩,一应的主教、司铎,将由耶稣会报呈人选,再由圣裁。”
      “或贬或升,都由朕一言以之,教宗不得插手。”
      “卫大主教。”皇帝近了几步,声音中带着极大的威胁:“你也不想耶稣会百年传教毁于一旦吧?”
      “那教宗那里?”卫匡国哑口无言,只能结结巴巴道。
      “每年送上万把块银圆,就能堵住他们的嘴了。”皇帝毫不在意道:“至于什么什一税,赎罪卷,就不要乱兜售了。”
      “如果你们屈从,那我就从本土培养教士,自成一体,人家信的是上帝,可管不着是谁在读圣经。”
      釜底抽薪,这是卫匡国心底浮现的词。
      如果天主教禁断也就罢了,但果真驱逐所有的传教士,本土教士接任,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
      如此丰厚的大明教区,怎么能舍弃?
      卫匡国不得不选择服从。
      这也是大明天主教事业的里程碑,表示其深入本土化的重要一步,意义非凡。
      “对了,你是从罗马来的,拉丁文应该不错吧!”
      朱谊汐聊完了正事,忽然道:“我也是湖涂,圣经不就是拉丁文写成的吗?”
      “陛下?”卫匡国满脸疑惑。
      “朕欲缓解孩童识字的困难。”朱谊汐坦然道:“汉字不仅要记字型,还要记读音,我想你们拉丁文,只要记住字母即可,就能组成大量的词汇。”
      “我意,假借拉丁文来给汉字注音,降低门槛。”
      “毕竟切韵虽然不错,但到底有些不合时宜了。”
      所谓的切韵,就是找两个字的声母韵母,从而标读另一个字。
      韵按四声,平、上、去、入四部分,这是多年来的共识。
      但相较于拼音,还是太麻烦了。
      故而,唐、汉、宋音,实际上都有传承,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也举例:“北人以庶为戍,以如为儒,以紫为姐”,都是韵变的明证,
      故而,唐朝时,得有唐韵,宋有宋韵,字体的读音历经距离和时间,总是在变。
      各地每个字的读音都不同,切出来的韵自然也就不同,所以越来越离谱。
      也因此,官话的普及程度极低。
      说句难听的话,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官话的不正宗,就为他们的仕途竖起了门槛。
      而拼音则具有大一统的作用。
      别的不提,在后世两广福建,哪个学生不会操普通话?
      卫匡国自无不可,为了传教事业,火炮真能干,这点算啥?
      “去礼部吧,整出一本拼音出来,我要让全国蒙童都会读官话。”
      卫匡国匆忙而去。
      皇帝则露出了一丝笑容:“汉字容易了,对于教化蛮夷也是有好处的。”
      绍武字典,绍武拼音,这是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记,流芳千古,只是等闲。
      绍武十八年,夏六月,
      皇帝难得忍住酷暑,待在紫禁城中,开始就三年一度的武科考试。
      武科与文科程序一样,但时间不同,属于故意岔开,避免北京城拥挤。
      但即使如此,今年涌现入京营的武举人,也超过了千人。
      而武科与文科考试不同的是,武科在军中也是有名额了。
      毕竟是选拔优秀将领,军中出的人才虽然不及天下来的多,但也是不少。
      故而,在京营、和边军中,只要自认为有才能的,都可以提前请假,参加武举。
      当然,为了避免麻烦,每团可选出三人参加武会试,但却没有武举人的身份。
      说白了,就是获得考试资格,考不中回来继续当兵。
      但只要考中,成了武进士,那前途就不可限量了。
      由此,军中参加武会试的人,达到了三百人之多,占据参加会试的三成。
      如此热闹的场面,自然是北京百姓们热衷的,故而这些天酒楼饭馆天天客满,乐得他们嘴都歪了。
      毕竟穷文富武,无论是打熬身体,还是请名师,都需要大量的钱财,武举的消耗是文举人的数倍。
      也正是因为如此,武举之中,甚少有寒门出身,银钱宽松,不吝啬吃喝,比那些文人们大方多了。
      甚至,青楼女子们也粘了光,帮火气大的武举人消火,即使一个个累得双腿发软,口吐白沫也在所不惜。
      对于兵马司来说,这些天可就累死人了。
      武人火气大,消下去的火也容易复燃,一不小心就火星四起,让他们亲自过来劝架。
      还得好声去劝,不得动武,这多麻烦。
      孙林刚赶回京城,就瞅见了好几件打架事件,他不由得摇摇头,缓缓离去。
      作为南海水师总兵,他已经待到了两任,八年,故而就卸下了担子,一身轻松地回到京城。
      这些年来,南海水师不断地清剿海盗,维护海关税收,故而皇帝对他非常满意。
      他心里也明白,这次回来后,一个伯爵也是免不的。
      熬了那么多年,终于抵达了伯爵,作为外戚子弟,这样的辛劳真是让人感慨。
     &n

第十七章拼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