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五章使团[2/2页]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该修缮了……
      “那留贮有多少?”学政忙问道。
      这话,立马让所有人关注。
      吕宋如今划分为八县,划为二府,三七分成是农税,这三成是各县衙所得。
      虽然大陆的商税是五三二模式,但吕宋属于海外,需要养水师,故而朝廷定之为五二三模式。
      即,朝廷得五成,县衙两成,总督府能落下商税的三成。
      “商税有一百二十四万有余,留贮能得三十七万左右。”布政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众人也不例外,笑得很开心。
      留贮虽然要养水师,但三千人加些船,这才几个钱?
      剩余的就是他们的公廨钱,可以算是小金库了,合法贪污。
      布政使识趣地拱手笑道:“今年府库充盈,督宪必然高升,入直文渊阁之日不远——”
      “哈哈,过矣!”
      金堡笑了几声,摇头道:“某虽两任总督,但与大陆之总督不可比,顶多是侍郎罢了。”
      绍武初年,顺天府尹从正三品,一步跨越至从二品,从而带动了一系列官员的升品。
      如侍郎从正三品,跨越到从二品。
      各地巡抚挂着都察院的衔,也是从二品,如果升官,正常是升至侍郎。
      毕竟惯例,京官比地方大一级。
      遇到皇帝超拔,那就是直接是八部尚书。
      入阁?
      虽然有明三百年,不乏低阶官员入阁,但如今内阁犹如真宰相,直接领导八部,除非皇帝特意提拔。
      不然的话,入阁的只有左右都御史、八部尚书,侍郎,小九卿,甚至是各地总督中提拔。
      很显然吕宋总督,名为总督,实为巡抚,根本就不可能入内阁。
      更别说他还没考中庶吉士。
      “督宪,京城来人了!”
      忽然,有人呈报。
      金堡摊开一瞧,竟然是出国使团。
      “欧洲?”金堡眉头一皱:“这好像是西夷所在吧!”
      待在吕宋,他自然耳目通达,对于西班牙、荷兰、葡萄牙、英格兰分的清楚,而不是统称为佛朗机人。
      “是。”按察使发言道:“欧洲乃其祖地,称为欧洲,我天朝上国则被其称之为亚洲,世间还有美洲、非洲。”
      “天下合计四洲。”
      “陛下派遣使臣去往欧洲,自然是有其深意,非我等可以揣摩。”
      昔日大明公报上的新闻,这时候才在他脑海中浮现。
      这是真的。
      想到这,金堡立马站起身,目光炯炯,他拍了拍衣袖,然后道:“到底也是天使,我等收拾一番再去迎接。”
      于是,一干人等洗刷了一遍,去往码头迎接。
      码头,一艘三千料大船停靠着,一张写有“大明”字样的巨幅旗帜,黄缎制成,极其张扬的随风吹动。
      而令人更为好奇的是,一张红底龙旗,格外耀眼。
      五爪金龙昂扬向前,追逐着一颗黄球,龙尾则卷着一颗白球。
      很显然,那是太阳和月亮。
      公使董任站在甲板上,望着那些蚂蚁一般的人群,难以置信。
      他穿着正四品绯色团领官袍,补子上的云雁极其醒目,头戴素金乌纱帽,腰系宽松玉带,脚踏白底长筒牛皮皂靴,威风凛凛。
      任人一看,就知道是主心骨。
      外交使臣分三等,亲藩为钦使,正三品,礼部郎中加都察院副都御史衔(正三品);属国为大使,同样是郎中,加佥都御史(正四品)。
      西夷诸国为公使,同样加佥都御史,也是正四品。
      虽然只有四品,但公使依旧挂着钦差的头衔:钦办欧洲西夷诸国事宜大臣。
      “吕宋一向被视为海外烟瘴之地,百姓们宁愿去往东北受冻,也不想来吕宋。”
      “如今一看,此言大谬。”
      “是啊,论及繁华,吕宋不下于杭州。”
      听得其言,他身旁则站立着一位身着劲衣玄服的大汉,膀大腰圆,脚踏银线鹿皮靴,一看就是个武将。
      其名为韩密,锦衣卫千户出身,是公使馆武官,负责整个欧洲的情报收集工作,虽然并不隶属于公使,但却要听命其人。
      同时,他也领导兵马护卫之事,保护公使馆安危。
      “吕宋一年两熟,又有金鸡纳霜,疟疾无忧,实乃迁徙上佳之地。”
      在公使董任右侧,同样站着一人,其同样是绯袍,但却是个方正脸,面色严肃,一看就是个较真之人。
      他是公使馆的参赞,范正,从四品,负责日常文事,是公使馆文官之首,也是公使馆第二人。
      同时,他还肩负着监督之责,公使馆上下都可监察。
      三人身后则跟随着二三十人,都是公使馆之人,负责整个欧洲的国家往来。
      “啧啧,吕宋可不缺人,两广、福建的人经常来吕宋,如今有民众近七十万,西夷土人四十万,汉民三十万。”
      韩密不愧是锦衣卫出身,如数家珍般道:“去岁纳银近两百万块,顶得上国中数府了。”
      “据我所知,贵州一省也才一百七十万。”
      公使董任则摇摇头,瞥向了码头之人。
      贩夫走卒穿着短衣,但那些士绅读书人,则穿着缩改版的长袍。
      宽大的衣袖窄了八分,只有一拳的空隙;下摆则从拖在鞋跟,到低于膝盖,减至小腿附近。
      如此,其贴身的长裤也显露出来。
      有辱斯文的是,许多人更是穿着少见的木屐,光明正大在街市上行走。
      韩密和范正二人则同样投目,眉头蹙起。
      “有辱斯文!”两人同时出声。
      韩密骂完后,才摇头道:“吕宋之湿热甚于两广,故而木屐盛行,不然就易得脚气。”
      “虽然有辱斯文,但咱们在船上也得换成木屐了。”
      汗流浃背的力夫,卸货装货的船只,让整个码头热火朝天。
      等了不到半个时辰,一队衙役开路,十几个身着官服的文武官吏快步而来。
      令三人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官服一如既往,并没有经过什么改动。
      “看来他们还没这个胆子。”
      董任笑道。
      “这可是重罪。”韩密冷声道。
      “吕宋总督金堡,携吕宋百官参见钦差大臣——”
      以金堡为首,一应官吏齐齐拜下,腰弯成九十度。
      董任并非来吕宋公干,而是途径,也管不到他们,故而只需要拜见即可,而非跪下。
      “金总督,吕宋同僚有礼!”
      承其一礼,董任等也同样拜下。

第四十五章使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