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二章军粮[2/2页]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多是中产之家食得。”
      孟清彪轻声道:“一斤羊肉十来文,猪肉才六七文,合买两斤猪肉了,普通百姓们才舍不得呢!”
      整个商队在张家口徘回了近三日,补充了大量的物资,足以支持一个月之粮。
      有时候拉不住了,商人们还赶近千头羊,准备边走边吃。按照三四百人来算,十来天就能解决掉,能省下不少的运力。
      过关时,商税司面对如此庞大的队伍,却也丝毫不慌,他来了十来人,不到一个时辰就将所有的东西全好了价钱。
      然后按货交税。
      这是关税。
      长城卡在那里,如果要往北方去就必然要交税了。
      当然啦,在这里当兵数年,孟清彪当然清楚一些小道,带着商队过去能节省不少的钱。
      但这事不能被发现,一旦被察觉,迎来的就是十倍罚款。
      况且人多眼杂,谁能担保,没有几个狡猾之徒前去举报?
      对于和气生财的镖局来说,宁惹土匪,不愿惹衙门。
      为别人省钱,给自己惹上麻烦,孟清彪是怎么也不愿去干的。
      过了长城,时间就来到了一月底。
      整个草原依旧被大雪覆盖,只是依稀露出地上的枯草。
      往日便于行走的道路,如今却是泥泞难行。
      对此,孟清彪早就有算计。
      他让大脚掌的骆驼,走在最前方开路。
      它们趟出来一条道路后,就是挽马们行走。
      挽马都是蒙古马,对于草原的环境极其适应,甚至慢悠悠走的时候,还能一边用蹄子刨出雪下的枯草吃着。
      “这官道倒是比想象中的好些。”
      孟清彪笑道:“我本以为就是一条小路,不曾想倒是夯实的厉害,咱们的速度也能快一些了。”
      祝百松目视着前方这条宽不到两丈的官道:“听说朝廷十来年前,就已经修建了这条官道了,只是草原上的野草众多,没多大功夫就把官道遮盖……”
      车队在
      简陋的官道上行进,速度维持在日兴三十里,拖拉着二里来长,百余镖师、趟子手,都要来回巡逻。
      走了三五日,竟然没有遇到一个部落
      整个镖局感到万分稀奇。
      要知道,为了维护这条官道,朝廷在沿途每隔一两百里,就安排了一个小部落值守,如今竟然毫无人烟。
      车队中的行商则解释道:“草原上的部落一年都要转场,有的时候甚至要转三四场,春夏他们在这里放牧,秋冬就不一定了。”
      “他们肯定去更暖和的地方过冬了。”
      一路走着,一路踏着积雪,车队倒是没有迷路,走了近两千六百来里,两个路途。
      在漠北大雪初化时分,抵达了库伦城。
      而迎接他们的,则是漠北总督,曾英。
      “半年没见到商队,真是太好了。”
      曾英喜出望外。
      漠北大雪三四个月,八九月份商队就得南归,等到他们北来时,基本上就到达了夏天。
      而如今在开春时就见到了商队,这是极其稀奇的。
      不过,待他察觉送来的是十万斤火药时,建设露出了凝重之色。
      商队中一人自称锦衣卫千户,带来了皇帝的谕旨。
      皇帝要求漠北总督府,找到一处水草丰满之地,建设一座能够容纳五万人的军营。
      隐蔽,安全,不为他人所知。
      “陛下这是要北进奉京?”
      曾英心中豪情万丈。
      果然不出乎他所料,随后的时日,来自于京城的镖局,商队,络绎不绝的北上。
      几乎每隔三五日,就会运送来大量的物资。
      或是布料,或者是火炮,或是盐。
      而最引他注目的,则是一群铁罐子。
      “这是什么?”曾英看着方块的铁盒,一块块的堆积如山。
      “军粮。”
      军官解释道:“从漠北至北海有两千里地,长途奔袭就必然受到军粮的限制。”
      “有时候,甚至没有木柴取火。”
      “而这些铁皮罐头里面,则装着煮熟后的粮食,足以长期保存了,维持军队的奔袭。”
      “能维持多久?”曾英将眼前,巴掌大小的铁罐子拆开来看,露出了压实的肉块。
      他忍不住尝了一口,又咸又腥,倒是能吃,不过不仅有肉,还有一些饭,肉只占了不到三成。
      “最少三个月。”
      军官笑道:“侯爷,这军粮里面不仅有腊肉,还有炒粉,还加了许多的盐和糖,甚至还有鱼肉。”
      “吃起来味道不怎么样,但就这么一盒,就能填饱士兵的肚子。”
      “没有草料了,甚至还能充当马料。”
      “好东西。”曾英直接吐了出来,然后用水漱口。
      但他不得不承认,这玩意儿虽然难吃,好歹也是肉啊。
      只要不生蛆,实在无法难以下咽,那都能充当军粮。
      “你确定是三个月?”
      “侯爷,千真万确,越是冷的地方,保留的时间越长,甚至能达到一年之久。”
      “好——”曾英大喜:“有此利器,何愁满清不平啊?”
      “这是怎么做成的?”
      军官详细的解释着怎么煮成,排出空气。
      “既然如此,何必千里迢迢从北京运送,不如在漠北直接煮好?”
      曾英提出了建议:“这些年我在漠北也开垦了不少荒地,囤积了许多粮食,正好一应做成军粮,省去运转的功夫。”
      事后,曾英暗自召集总督府直属部落,要求他们选出精锐的骑兵,以作他用。
      库伦的热闹,瞒不过寺庙中的哲布尊丹巴。
      遍布于漠北各地的寺庙,就是他最好的眼线。
      即使为总督府效力的蒙古人,也不得不尊敬于他。
      “佛爷——”服侍的高僧低声道:“看来漠北不安宁了。”
      “阿弥陀佛!”哲布尊丹巴轻声叹道:“草原平静了那么久,看来好日子到头了。”
      “记住,不要乱说话。”
      .

第六十二章军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