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五章 赎买[2/2页]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木材,木材!”朱赐沉思起来:“红木,金丝檀木,黑檀、柚木和铁木等,在大明都很昂贵。”
     “我这就去寻觅,如果有的话,你倒是立下功劳,这专卖权就与你了。”
     赫尔德大喜。
     朱赐回到了自己的王宫。
     他的王宫是贾夫纳王国的旧殿,经过了一番改造后,勉强算是入眼了。
     由于阉割技术的限制,宫廷之中没有几个宦官,都是宫女。
     刚坐下,就见内阁首辅孙白脚步急促而来:“殿下,国库空虚!”
     经过一番改制,虽然消灭了部分的大贵族,但贾夫纳王国的大量中小贵族残留下来,依旧把持着地方。
     故而,朱赐不得不让朱永,朱定两个弟弟去往辽西,辽南府坐镇,主持军政要务,最重要的就是清理赋税。
     由于地处热带地区,锡兰倒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粮食年入八十万石,对于官吏不过千余人,士兵不过两万人王国来说,完全是够吃的。
     但金银不够。
     印度半岛从来就不缺粮食,故而稻米廉价,卖不出去,而象牙、珍珠每年带来的利益不过数万块罢了。
     赎买汉人的政策出炉,让金银持续外流,已然是入不敷出。
     “我自有主意。”朱赐揉了揉太阳穴,将从山林获利的事说出来。
     锡兰此时忽然可自给自足,但倾覆的危险在,谁又敢放轻松?
     “对了,甘蔗的种植如何?”
     “臣已经让人种了一万亩,料想几个月后就会收获,但制糖需要密法,白糖怕是难得……”
     孙白叹了口气。
     寻摸到简易的工匠容易,但这种事关重大利益的隐蔽秘方,又怎能获得?
     “红糖就红糖,我就不相信欧洲有那么多的富人?再者说了,印度就在边上,他们也定然吃红糖。”
     朱赐随口道:“茶,酒,瓷,陶,漆,纸等,都要努力,这几年困难了些,等到事成,自然就能获利了。”
     “殿下,何不如我国组建商队?”
     孙白目光炯炯道:“让那些西夷赚去了,何不如咱们自己赚。”
     “印度如此庞大,随便漏着点都能让咱们吃饱。”
     “造船难。”朱赐叹了口气:“况且,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是不会放任咱们打破他们对印度的垄断生意。”
     “蛮夷心中只有利,而无礼。”
     聊完了国事,朱赐就去往了大学堂。
     一群少年们,大半都是高鼻深目,但却熟练地背诵着古诗词和四书五经,不下三百之数。
     而在另一边,数十名大汉纠结地学起了汉字,一个个抓耳挠腮,恨不得上房梁。
     汉人们读书认字的少有,只能进行学习,科举这样的大事,根本就不到普及的时候。
     想到这,他沉声吩咐道:“吩咐内阁,草拟赐姓令,国内庶民贵族,都须要有汉姓,汉名,违者罚银百块或修路半载。”
     一旁的随从立马应下。
     “到地了!”
     楚珂艰难地出了舱,感受到了太阳的温度,同时还有海浪的拍打。
     双眼终于适应了刺眼的阳光,他抬目一瞧,竟然是个码头。
     环顾一圈,像他这样的汉人被集中在甲板上。
     突然走过来一个汉人:“诸位,你们谁能听得懂官话?”
     一圈人懵懂了些,只有寥寥三五人举手。
     楚珂自然也不例外,他听到官话,就像是寻到了救星:“我是童生,我家宅千亩,无论多少钱都会赎买我,莫要杀我……”
     “放下,不会杀你的。”
     那人哈哈一笑:“这里是锡兰王国,咱们是国王姓朱,是大明皇室,我在这里花钱是来把你们赎买过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楚珂大喜过望。
     旋即,这人没理他,又是一阵粤语、闽语,客家话说了一遍,众人纷纷大喜过望。
     待下了船,见到了明式建筑,众人才觉得真的获救了。
     来到一处院落,读书人首先就被筛选出来,楚珂自然不例外。
     “诸位,你们将是我锡兰的官员了。”
     “这位官人,我想回家,我不想当官!”楚珂忙不迭道:“我是出海经商,被海盗打劫俘虏了,我老家还有妻子,年迈的父母啊!”
     “请您放我回去吧!”
     “不行!”大汉摇头:“我是说不能立刻回去。”
     “你们必须在锡兰为官五载,在这期间可以寄信回家报平安,但就不能回去。”
     “这五年,是你们报答朝廷的。”
     楚珂满脸颓废。
     旋即,所有人都清楚了情况所在。
     农民将会分得至少百亩地,工匠会按类别安排工作,且会送上住宅,大夫、水手等各有安排。
     那些强壮的大汉,不仅会有住宅,土地,还会分配妻子,因为他们要参军。
     楚珂等读书人,则必须为官,治理蛮夷,教化百姓,更为优待。
     在这一瞬间,土地,住宅,妻妾,奴仆,他都有了。
     他还了解到,汉人在锡兰,则被亲切地称之为乡人,无论来自哪省,天然地就抱团亲近了。
     只要成丁,立马就赏赐田百亩,可以优先从军,做官,居住在蓟都城。
     但婚赐上,则必须娶土着女为妻,进行联姻。
     “锡兰郡王?蓟都,四府之地?”
     楚珂看着一本为官手册,他一时间倒是感觉奇特。
     据他所知,大明的藩国,只有秦,越,辽等一字亲王,但没锡兰这样的小国啊!
     见到了锡兰王的面容后,他真切的确信,这是大明藩国了,这官话说得比他还要地道。
     仔细听,还带着北京腔调。
     “童生,在我锡兰可少有,就当一任知县吧!”
     锡兰王随口道。
     一瞬间,他本应该在朝磨砺一年半载的人,忽然就成了知县,根本就不用考试。
     带着三百士兵赴任后,楚珂惊了:“这县城,竟然是个木寨。”
     县衙更是土房。
     土着们多数皮肤黢黑,但白皙又高鼻深目,让人不喜。
     而农地中,虽不是刀耕火种,但也强不了多少。
     木犁,无堆肥,也不撒草木灰,怎能丰收?
     安排的通译则述说着境况:“您在是蓟都所辖的平谷县,大小贵族二十八家,土地约莫三万顷,民众两万余,是大县。”
     楚珂颔首,他觉得为官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缮官衙。
     无威何来的德?
     此时他仰望星空,自己何时能够还乡啊?
    喜欢。
  

第八十五章 赎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