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一章 昆仑奴(最后一天求月票)[2/2页]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路引制松绑,允许一府百姓自由流通。
     工场主们基本只有三招:找男工、找他府女工,以及买奴婢。
     但男工不划算,他府女工则是违法的。
     买卖奴婢更别提了,水涨船高,女人的价格飙升。
     要知道,工场下要买原材料,中间要发月俸,还得负担销售风险,自然是资金紧张。
     且大批次的购买奴隶,也很显眼。
     朝廷不会视而不见的。
     随着订单的增加,松江府的人力紧张局面仍旧没有缓解,这两部分的商人只能去浙江了。
     这时候,精明的人就瞅到了赚钱的机会。
     码头,突然聚集了数十名大工场老板。
     大量的马车停靠,几乎快堵住了半天街。
     “诸位,诸位,我知道大家家财万贯,但如今都碰到了难题,工荒!”
     院中,一个留着样须的男人施施然而来,他穿着绸缎衣,手里装模作样的拿着一把纸扇。
     瞧其风格和书画,就知是日本扇。
     在坐的老板们倒是不以为然。
     三五十块钱的日本扇也算不得什么。
     但他的一句话,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怎么说?”
     “大家都知晓,朝廷限制奴契只能有五年,续契还得交一份钱给老爷们,不然就得不到承认。”
     “而且还不能伤其性命。”
     “麻烦多多!”
     男人捋捋山羊胡,满脸遗憾道。
     这番话,倒是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这哪是买奴隶,这是雇长工阿!
     哪怕是路上遇到个小娘子卖身葬父,也没几个人下手。
     不划算的买卖,商人是不会干的。
     “今个不一样!”吴良拎着纸扇,捋着胡须,笑道:
     “咱晓得大家的处境,立马就从齐国,进了一批女奴过来!”
     “齐国在哪?”
     “不知道,是藩国吧?”
     议论声起,吴良不急不缓道:“这群土人,虽然长得黑黢黢,但到底也是人,吃的五谷杂粮,长得是人样。”
     “这在唐朝,那可是昆仑奴呢,是那些达官贵人们才买的。”
     “这路上的大半个月,我让教她们说话,倒是勉强能听懂,日后做起织工来,也必定不差。”
     “更关键的是,她们买来,就真的归您们了,没有什么年限,只要人不死了就成。”
     “买回来,最少能干二十年呢!”
     “别啰嗦了,快说多少钱!”
     底下的老板们被勾起,立马就嚷嚷起来。
     吴良这才止声,忙道:“五十块一个人,身体康健,半年就能回本。”
     “十人一批买卖,这船只有五百人,各位可得抓紧了。”
     旋即,一批裹着破布的土着女子被拉上来,就如同牲畜一般任人打量。
     黢黑的脸蛋,干瘪的身材,都不足以让这群大腹便便的男人们停留半步。
     手指上的茧子,才是最关键。
     所幸,这群土女个个身体不错,茧子也不少。
     五百名土女,全部被售卖一空。
     甚至一些不想走空的,也买走了一些男土着,说是回家看家护院也好。
     眼见销售情况甚好,吴良立马从齐国、吕宋等地,再进了三千人,结果还是销售一空。
     一时间,许多工场主直接对接齐国和吕宋,大批量的购买。
     眨眼间,昆仑奴们遍及松江府大小工场。
     昆仑奴实际上虽是奴隶,但表面上却是合同工。
     盖因为明人的奴契只有五年,而昆仑奴却可达二十年,实际上与卖身契无疑了。
     ……
     京城。
     自中秋后,皇帝带着他的中枢和后宫,又如候鸟一般迁回了紫禁城。
     这时候,他的皇子数量,也突破了三十,达到三十七人,超过太祖十一人。
     公主的数量也有二十九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总数达到六十六人,可谓是夸张。
     自然而然,妃嫔的数量也突破了四十,在皇帝博爱下,几乎是人人都有身子。
     不过,北京城的一项建筑完工,却是让如今日趋懒散的皇帝也不得不挪步。
     那就是历代帝王庙。
     所谓的历代帝王庙,顾名思义就是祭拜历朝历代的皇帝和名臣,在朱元璋时始建,当时确定祭祀的帝王是十六位。
     内设五龛,设主不设像。
     中龛三皇,伏羲、神农、黄帝神位;左一龛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神位;右一龛三王,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神位。
     左二龛汉高祖、汉光武帝神位;右二龛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神位。
     嘉靖年间,元世祖被挪出了帝王庙。
     前不久朱谊汐闲逛,才觉察到这个建筑,故而令人将元世祖再次挪入其中,甚至还包括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等前明帝王。
     最后扩建后,人数达到了突破了二十。
     无奈下,历代帝王庙再次扩建。
     朱谊汐察觉到了帝王庙的政治意义,故而要求,将历朝历代,凡有作为之君主,无论守成还是开创之主,尽可享受香火祭拜。
     这般,秦始皇,隋文帝,连辽太祖、金太祖等,乃至于西辽耶律大石等,也尽数入庙。
     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唐玄宗,唐宪宗,宋仁宗、宋孝宗,明宪宗等守成之主,也同样入庙。
     帝王的数量,轻易地突破了五十。
     达到了五十有四。
     陪祀的名臣,如伯夷、姜尚、萧何、诸葛亮、房玄龄、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王安石,于谦等有一百二十人。
     为表示尊重,三皇五帝不止拥有神龛,还在庙前树立起了石象,可谓是栩栩如生。
     这是他们的特权。
     当然,在历史上的乾隆时代,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把庙中没有涉及的朝代,也选出皇帝入祀。
     几经调整,最后才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
     朱谊汐没这个意思,只是为褒奖历代帝王罢了,历朝历代的贤君名臣都所有涉及。
     踏步而来,影壁、庙门大气磅礴,绿色的琉璃花饰精美。
     朱谊汐跨过门槛,入得其中。
     景德崇圣殿,映入眼帘。
     该殿是重檐庑殿式建筑,和太和殿是一个级别。
     大殿高21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标志“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
     殿前的三皇五帝石像,让朱谊汐忍不住驻足观看:“不错,雄伟大气!”
    喜欢。
  

第十一章 昆仑奴(最后一天求月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