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9章 哭笑不得!多出来的侄子和堂孙[2/2页]

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 小火烧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李二叔生气,推搡李巴山;别往上攀!还没弄清楚呢!
      李建安道;既然可能是亲戚,就先住下吧,等我回来再说。
      李巴山高兴了,点头哈腰;多谢堂叔,多谢叔公!
      李二叔气呼呼的,瞪了李巴山一眼。
      当下,李建安和李建业跟随曹大人回卫城,众官吏大多跟去了。
      李二叔这边,收拾饭局。
      天色已经不早了,有些人等不及,贪黑去码头了。
      李建安兄弟来到卫城,已经天黑了。
      兵部差官已经恭候多时。
      李建安兄弟领取了官身,李建业升任千户,李建安升任靖海卫指挥同知,兼任广鹿岛守备。
      指挥同知和守备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就是军和兵的区别,官和将的区别。
      明朝的卫所制,百户,千户,指挥同知这些都是军官,他们平时管理地方和军户,是不打仗的。
      一旦打仗,朝廷会派遣将领带兵,比如把总,守备,游击,参将,总兵。
      这些将领没有固定品级,打完仗该干嘛干嘛。
      后来随着局势越来越乱,打仗是长年累月的,所以总兵等将领是固定的。
      将领固定了,营盘也就固定了。
      最早的兵都是军户,后来军户不能打,有了募兵制,也就是职业营兵。
      李建安的指挥同知,是靖海卫地方的军官职位,相当于副指挥使,也就是曹大人的副手。
      而广鹿岛守备,则是将领是营头
      显然,朝廷给李建安一个营头,是希望他能在广鹿岛立营,充当袭扰后金的马前卒。
      李建安很高兴,有了这个守备的营头,自己在广鹿岛练兵就不用偷偷摸摸了。
      看来,朝廷对自己还是放心的,是寄予厚望的。
      曹大人又在内堂摆了几桌,众官吏都来祝贺李建安。
      席间,李建安邀请大伙三天后再去青河堡,自己回请。
      李建安言明,大伙不要再送礼物了,全当送过了。
      众官吏大喜,纷纷表示会去吃席。
      李建安兄弟在曹大人院里住了一晚,曹大人亲自执笔,帮李建安写了一份谢恩奏章。
      这样的谢恩奏章,一般上到礼部就可以。皇帝看了看随心情。
      指挥使衙门这边有定期的公文往来,不用李建安操心,曹大人就帮忙上了。
      次日,李建安兄弟回归青河堡。
      到了千户府,李二叔说很多人等不及,已经去码头了。
      李建安兄弟换了快马,直奔码头。
      码头上,六艘战舰已经停好,只是没有军令,没人敢私自下船。
      一些乡亲们围在码头边,和船上的将士们喊话聊天。
      李建安到达码头后,让乡亲们先回去,答应今天归营,明天放饷,后天就放假。
      乡亲们走后,靖海水师下船,回归东沟百户所的营盘。
      休整一晚,次日李建安就放了粮饷,每人三十两银子,两匹棉布,二百斤粮食。
      很多乡亲们早早就推着车,牵着牲口,挑着扁担在等候。
      粮饷一放,立刻就开始大搬运。
      水师营中,光棍还是占大多数的,有些将士们领了粮饷也没处花,所以只领了饷银,粮食和布匹都存在账上。
      晚间,李建安在城外巡察时,发现有一百多中老年妇女聚在一起,天黑了都不散。
      李建安问镇抚官雷明;那些婆子干什么的?
      雷明笑了;听说您每次打胜仗,饷银发得都丰厚。咱们营里的兄弟们,现在成了香饽饽。那些婆子都是十里八乡的媒婆,就等着明天放假,拉咱们兄弟去相亲呢!
      李建安笑道;还有这事?她们都算到我头上了!
      哈哈哈,雷明笑了;那是,李大头的名声我是说爵爷活菩萨的名声,已经声名远播了。那些婆子里,连莱州的都有!
      啊?李建安张大嘴巴,有些哭笑不得;我才回来几天啊?莱州的怎么知道的?
      雷明笑道;她们不知道,就是提前来的,就赌您大胜归来呢!
      李建安连连摇头;可怕!太可怕了!
      哈哈哈,雷明笑了。
      次日,水师营放大假,将士们刚出城门,就被媒婆们围攻了,好一番热闹景象。
      李建安不管这些,带领胡大山几人回归青河堡。
      李二叔和李二婶正在忙活封爵庆典的事情,千户府上下一片喜气洋洋。
      李巴山跟着李二叔忙前忙后,一口一个二爷爷,两个人的关系变得亲近了。
      晚间,李二叔来到李建安书房。
      李建安问他;那个李巴山,你盘问仔细没有,究竟什么来路?

第149章 哭笑不得!多出来的侄子和堂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