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0章 京城内外,人心动荡[1/2页]

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 小火烧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北京城内,人心动荡!
      经过清军四次入关劫掠,京畿之地早已经满目疮痍。
      北京城周边,顺天府,永宁府,保定府,河间府,许多地方都成了无人区。
      可以这样说,北京成了北方的孤城!
      北京城有百万人口,几乎全靠运河支撑。
      周围权贵的田庄和皇庄因为人口凋敝,荒凉了许多。
      自从年初清军入寇以来,北京城人心浮动,物价腾贵。
      鞑虏屠城临清的消息传来,北京的粮价又翻了一倍!
      城内许多中产之家,已经舍不得吃饱了。
      崇祯皇帝忙活着物价的事情,同时关注着鞑虏的军情。
      关宁军的辽东诸将,已经在丰台重新集结。他们没有南下的意思,崇祯帝也没催他们,毕竟保护北京比什么都要紧。
      卢象升战死,对于崇祯帝的信心打击很大,他已经对消灭清军不抱希望,只是希望清军抢够了尽快出关,让自己有时间恢复运河。
      运河每年有七八个月通航时间,错过就只能等明年了。
      朝廷里,议和之声泛起。
      不过这里有个巨大障碍,皇太极已经称帝,两个皇帝可不好谈了。
      言官和清流,坚决反对议和,让崇祯帝左右为难。
      这天忽然传来消息,清军主力多尔衮部已经北上,到了天津卫,正在过河。
      崇祯又惊又喜,惊得是清军来势汹汹,喜得是清军要出关了。
      崇祯命令通州的“三大京营”严加防守,务必不使鞑虏进犯京城。
      “三大京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最早建立的时候有三十多万实兵,土木堡之变伤亡殆尽,从此一蹶不振。
      到了天启年,还有十二万编制,实数应该有四万,不过多是“代兵”
      所谓“代兵”就是正规兵拿高额饷银,再雇佣老弱病残冒充自己去服役,比吃空饷强一点。
      到了崇祯年,实数已经不可知。
      当朝廷派人来查时,或者发饷的日子,勋贵子弟和正规兵就来报到。
      没事的时候,这些人都没有影子。
      如果营里要操练,逼得急了。这些人就雇佣廉价的老弱病残去顶替自己,参加操练。
      到了后来,“代兵”的老弱病残干脆不给钱,去营里吃饭就行了。
      崇祯派人整顿,没人敢得罪大量勋贵,基本等于没用。
      所以京营到底有多少“兵”,连统兵中官都不知道,何况崇祯了!
      这次鞑虏入寇,京营出兵“八万”,一直龟缩在通州,并未阻止清军南下,美其名曰“拱卫京师”
      清军北归,京营也不动,希望清军赶快离开。
      四月四日,清军到达香河,折而向东北上。
      京营大喜,几位主官焚香还愿。
      道路通了,各路营头急忙派出探马,四处寻找消息。
      这天,崇祯帝在文华殿会见文武百官,因为漕运被断,崇祯特招武英殿中书舍人,户部主事沈廷扬。第210章 京城内外,人心动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