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68 章 第六十八章[2/2页]

跟我不容易 春风来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给点恩惠,就能收揽人心,偏要心生猜忌,或者说,乾?帝心胸狭隘,有仇报仇,有怨抱怨,一点高瞻远瞩的先见之明都没有。
      他虽是乾?帝的舅舅,但对乾?帝这个外甥,着实失望。尤其是皇后一族,并没有得到乾?帝对妻族的尊重。这在民间,实打实的宠妾灭妻,乃家族大忌,也是家族走向衰败的先兆。
      李洪心里如何想,乾?帝不知,他自认,舅舅乃心腹,将此重要的事情交由舅舅去办,他才放心。
      乾?帝担心李洪到了郭后虞的地盘威胁不足,诛杀郭后虞一事受阻,给了李洪一道圣旨,让他见机行事。
      李洪到了魏州,并没有刺杀郭后虞,而是将乾?帝派他刺杀郭后虞的事,全盘脱出,告诉了郭后虞,让他早做准备
      郭后虞思量再三,请了幕僚们,商议对策。他跟乾?帝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开战,,迫在眉睫。
      尽管拿下魏州,也不足以跟盛京抗衡。尽管实力并不充足,他跟乾?帝之间,也没了时间再度翰旋。
      从魏州挥师进入盛京,途中间隔着刘崇。
      刘崇封地兵强马壮,若要强行通过刘崇地界,郭后虞损兵折将不说,还面临被剿灭的风险,郭后虞还得过几年,才有实力与刘崇抗衡。
      此时,军师魏仁蒲献策,若能联合宫中李太后,废乾?帝,迎刘崇之子刘?为皇帝,可稳住刘崇。郭后虞听取魏仁蒲的意见,派了人求见刘崇,将郭后虞亲笔信递上。
      信上说,郭后虞本无意反叛,奈何乾?帝欺人太甚,他不得已,只有跟乾?帝拼死一搏,才有活命机会,他的将士进入盛京清君侧,乾?帝落马后,立即迎刘?入宫登基。
      刘崇看了信,跟幕僚们商议,其中,有幕僚建议采纳,郭后虞不是刘氏皇族正统,即便逼死乾?帝,他自己登基称帝,名不正言不顺,自不敢有异心,迎刘?入京称帝,也算郭后虞保全自身的好法子。
      也有人建议,趁机杀了郭后虞,这郭后虞谋反之举,昭然若晓,趁他还未壮大,杀了他,以绝后患。
      刘崇思量权衡再三,觉得郭后虞之所以反,是乾?帝构陷他,还杀了郭家满门,包括郭后虞襁褓中的儿子,结了深仇。这郭后虞,并没有自立为王。
      刘崇看这封密信,带着十足的诚意,而且,拥立儿子刘?为帝,实在让他难以拒绝。九五之尊,不需要他背负叛乱的罪名,郭后虞替他斩杀乾?帝,拥立儿子刘?称帝,鞍前马后,骂名郭后虞背,他父子二人,说是坐享其成也不为过。
      儿子称帝,他还不肖打进盛京,损耗人马,何乐不为。
      刘崇动摇了,却还有些顾及,立即让人快马加鞭送了密信入宫,得了李太后首肯,终于点了头,应了郭后虞带大军杀入盛京。
      刘崇看着从他的封地浩浩荡荡进京的大军,想着儿子即将荣登大宝,他梦寐以求的事情,未得成,儿子得了江山,也是一样的。
      担心郭后虞实力不足,难以跟乾?帝抗衡,刘崇派了两万人马护送刘?,跟郭后虞一道,去了盛京。
      郭后虞担心他的部下,如今,他麾下的半数将士,大都出自盛京。
      都是讨伐白守珍时,乾?帝派出来的。他担心因讨伐诛杀乾?帝一事,将士们有意见,军中出现分歧。
      若说攻占云州,将士们不知道乾?帝派给郭后虞的任务,誓死追随,还能理直气壮些,毕竟,郭后虞是将军,他说了算。
      但是,攻打盛京,围困皇宫,不管郭后虞怎样游说,在世人眼中,郭后虞都是逆贼。
      郭后虞担心,将士们出身盛京,一旦杀入盛京,害怕连累家人,不敢追随。将士们心不一致,有对乾?帝愚忠的,或者担心自己成了逆贼,连累家中人,宁死不肯的。
      郭后虞早早想了对策,将李洪带的圣旨,模仿着,做了改动。
      郭后虞胆大,既然敢做这等诛杀皇帝,在世人眼中大逆不道的事,索性做的更彻底一些,郭后虞将圣旨改为,乾?帝担心郭后虞功高盖主,命人暗中将郭后虞麾下所有武将,一律斩杀。
      圣旨亮了出来,又有被乾?帝派来的亲信李洪作证,众将士怒了,乾?帝这心胸,也太窄了,打了胜仗不说犒赏,还要杀头,这等子昏君,效忠个屁。
      将士们并不知道,乾?帝派郭后虞讨伐白守珍等逆贼,并没有派郭后虞将攻占云州,魏州等地。如今允州大捷,魏州大捷,自然没有犒赏。
      郭后虞担心将士们不同心,自然瞒着。
      眼下,看着众将士激愤,更是心里有了底气。
      军中都是武将,说话自然粗犷,虽然话糙,但是,理不糙。
      郭后虞策反了一直效忠乾?帝的人马,军中将士,拧成一股力量。
      心里有了底气,郭后虞命大军全力开拨,直奔盛京。郭后虞的人马一到,李太后立即发动宫变。李太后一直等机会,如今有了外援,自然破釜沉舟,将自己所有的人手,都用上了,

第 68 章 第六十八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