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府邸,和抄家也差不多了,一样的,都是从府里被赶了出去,好在,他们可以携带随身的物品,祖宅里的东西,都可以搬走,只要腾出府邸就可。
李府姻亲哀怨声一片,为了一个出嫁的姑奶奶,搭上了全家。
郭后进带人来了一趟,限期三日,搬出府邸。
住了几代人的家,物件着实不少,府里听闻三日后,就要搬离,连忙开始收拾东西,下人们不分日夜,手忙脚乱的收拾了两日功夫,带不走的大件家私,没办法,只能舍弃。
金银细软之类的,都是主子们自己收拾的,下人们,都被派出去帮忙往外搬运东西了,一等丫头,都在清算各自的嫁妆,有陪嫁宅子庄子的,赶紧让人将嫁妆搬过去,不然,以后就没了机会。
故而,这三日功夫,李府姻亲府中,不管是主子下人,都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搬离府中前,各房忙着收拾自己的东西。公中的物件,也在李府姻亲府中几房人极力要求下,几房人分了。
这等同于分家了,李府姻亲无能为力,因他的失算,导致府中衰落,他没脸阻止各房人分家。
分家时,李府姻亲本是嫡长,按规矩,当分七成家业,可是,他自己心里有愧,几房人均分了家产,仍然没有获得几房兄弟们的原谅。
一个庶出的叔叔,跟他说了句,“往后,各自安好吧!”
李府姻亲身为嫡长,理应奉养双亲,只是,许是年迈的双亲,对他失望至极,决定跟着二房叔叔,彻底撇开了嫡长这一支。
那些祖传的物件,整套流传下来的,就这样,因分家分崩离析。
各房细小的物件,主子们只能自己动手收拾。
李府姻亲被贬,礼部收回了之前赐下的宅子,街上围了好多看热闹的百姓。李府姻亲往外搬走时,场面透着凄凉,自古以来,贬官降爵的事,都是惨淡的。
一家子的吃用物件,百十口人的东西,一趟一趟的往外搬走。
场面不仅乱,还有哭喊声,尽管管事再三交代,不可哭泣,动作要快些,可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总有些不舍。
不舍又能如何?
下人们临走时,还抹眼泪呢,主子们最后从里头出来时,个个脸色不好,虽然强打着精神,可任谁都能看出来,这府邸的主子们,心里也不好受。
李府姻亲低娶的儿媳还好些,没敢抱怨,可偏偏,高嫁出去的女儿们,当即就有被遣回家族的,能不能被接回夫家,还不定。
若说李府姻亲,当时高嫁女有多么得意,现在就有多失意。
本来,背靠李太后家族,高嫁去李府的女儿,是这个家族的体面,为是,缥缈的体面,没有维持多久,就让李府姻亲栽了一个大跟头。
李府姻亲原本觉得,只要李太后在一日,李府就荣耀一日,万万没想到,李府的人,男子全数被杀,他本以为,替全族谋了一个将来,却不成想,做错了决定,谋算错了郭后虞的心思。
只可惜,他明白得太晚了。连累了全族,才发现,自己蠢到家了,为了一个嫁出去的女
儿,将自己府中的亲眷,置于艰难无比的地步。
郭后虞对百姓们仁慈,可是,臣子们却会错了意,觉得郭后虞宽容,宽容得可以比照要挟乾?帝的退让,只是,忘了这个自己趟出条血路的篡位者,是怎样腥风血雨中夺取的帝位。
郭后虞自从登基后,一直以仁义治下,李府姻亲揣测错了圣上驾驭臣子的心,弄错了方法,忽然发现,李府背靠的李太后,远不是看上去的风光,李太后住在宫里,也仅仅是安养晚年,他为什么没有早些看透呢?
李太后没有同意过继子嗣,还当众掌掴李府嫡长孙,那就是李太后在跟郭后虞示好,现在才想通,自己真是蠢透了。
李府姻亲欲哭无泪,为了一个姑爷,将自家搭了进去,太亏了。
郭后虞的仁慈,好似仅限于对百姓,几次减赋税,得了仁君的赞誉,可郭后虞对前朝乾?帝的忠臣,未见半分仁慈。
第 165 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