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进植物研究院,也只能是混日子罢了。
      “各位领导,承蒙厚爱,实在抱歉,我还是一名学生,还是想先把学业完成,至于进研究所的事,不急于这一时,而且,就算进研究所,我恐怕也会选江南植物研究所。”王继东拱了拱拳道。
      这时,梁友德扒抓着王继东的衣袖,大声吼道:“你们抢啥子抢?王继东是江南人,也在江南上大学,他要是进植物研究院,肯定首选我们江南植物研究院啊!”
      王继东点了点头:“说实话,我对植物学还是挺感兴趣的,奈何我只是一名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重。”
      梁友德当下拍了一下大腿:“有学业怎么了?你完全可以来我们江南植物研究院挂职啊!也不用你天天来单位上班。”
      王继东等的就是梁友德的这句话。
      加入植物研究院,王继东会获得很多便利,这正是他现在想要的。
      “真的可以挂职吗?”
      “当然可以。”
      “梁兄,那就这么说定了。”王继东拱了拱手,算是应承了下来。
      梁友德见王继东选择加入江南植物研究院,脸上兴奋盖都盖不住。
      这场有关于杂交水稻的讨论会,一直研究到晚上,都还在继续。
      众人越是讨论下去,便越觉得,王继东的“三系法”很可行。
      结果,就因为王继东提出了“三系法”,一众科学家直接讨论了一个通宵。
      在这些人当中,王继东作为学生代表,是年纪最小的一个。
      他主动负责起端茶倒水的工作,这种谦逊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青睐。
      大会整整开了十几天。
      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王继东这一组,每天都在疯狂研究“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而且,几乎每一天都在熬夜。
      在这些天的时光里,王继东熬的,整个人都瘦了十斤。
      同时,他更能感受到这些科研人的狂热。
      七八年三月底,科学大会终于落幕。
      这天晚上,王继东躺倒在床铺之上,脑袋贴在枕头上的那一刻,便睡着了。
      这些天,他实在太累了。
      休息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一早,王继东踏上了返回钱塘的征程。
      这一次科学大会,王继东收获满满。
      不光在大会上出了风头,更获得了入职江南植物研究所的机会。
      返回钱塘,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王继东没有回家,而是直接跟着梁友德,前往江南植物研究所,办理挂职手续。
      办完了手续后,王继东想请梁友德吃饭,却被对方拒绝了。
      “我还有工作要忙,饭就不吃了。”
      “也好。”王继东也知道,科学家的性格大多比较纯粹,没有社会上的那些弯弯绕。
      所以,王继东也不准备和梁友德绕圈子了:“梁主任,我想自己搞一个植物学实验室,希望你能支持我。”
      1978年召开的《科学大会》,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准则
      自打确立这一准则开始,科学就成了风口。
      相应的,国家给予科学家的扶持政策也非常多。
      那两年,国家甚至鼓励科学家们,从研究院里走出来,到外面去拉投资,来振兴民族科技。
      在这个风口下走出来的,有连想科技的柳老。
      有三通、通信、海科等著名科技公司。
      包括任政飞的华威科技,也赶上了这一年《科学大会》的风口。

第六十八章 提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