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如果时间还来得及,我想要忘记过去,穷极一生,只不过是,一场梦。苏轼对自己说。
他(苏轼)不再和谁谈论自己在诗词上的骄傲,因为心里,早已荒无人烟。他的心里只盼着临死之前能回一次家,如果侥幸能活,将来就做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
一切,都已经是过去,如果自己当年听了恩师欧阳修的话,不去开别人的玩笑。如果自己当年,谨言慎行,不去评论新政,那么,我又怎么会受今天这样的罪?我又怎么会有牢狱之灾?可这一切都只是如果。
苏轼在狱中,开始思考已是俱往矣的前半生,他想起当年自己高中时春风得意的样子,那时的他,嬉笑怒骂似的嘲讽李定舒??等人用太学体写作,标榜自己的散文水平,而那一年,欧阳修做主考官,将写太学体、写骈文的所有举子一律罢黜,使得他们黯然落榜,而落榜的李定舒??等人记仇记了一辈子,在几年之后,他们也考中了进士,入朝为官后,虽然表面上与苏轼很合的来,但在内心里,总想找到一个机会将苏轼置于死地。乌台诗案,正是他们绝佳的机会。
李定舒??等人报仇心切,而又小肚鸡肠。他们总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很多大臣都对此嗤之以鼻,但是,又忌惮这些小人的权势,害怕他们日后会像报复苏轼那样报复自己,所以在表面上,大家从不表现出对李定舒??等人的厌恶。
一天,下了早朝,李定很得意地对司马光等同僚说:“经过一番审问,我真的发现他苏轼是个奇才,他招供了许多反诗,有些还是几十年前的,哎呀,我第一次见到有这样好的记忆力的人,真奇怪,他的大脑容量竟然那么大!”
他说完,本是寄希望于有人会附和他。可是,司马光等所有人一言不发,李定一直在说,可没有任何一个人搭理他。沉默,是司马光等朝臣反对李定的最好武器。李定感到很尴尬,见没人回应,也就停止了尬聊。
而此时的司马光在想拯救苏轼的办法与方案,司马光知道:绝大多数人是不希望苏轼死的。拯救苏轼,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于是,拯救大臣苏轼,这场大戏,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拯救大臣苏轼续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