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书生与文人(上)[2/2页]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边塞man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文人,但是后来由于一次次考不上,而且自我感觉良好,觉着自己读书有成,他开始变得自负,谁也看不上,一天到头就是老子天下第一(从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就可以看出端倪),自从他被县令打了屁股之后,他努力读书再也不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为的是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为的是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为的是走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为的是向祖国大宋王朝复仇。虽然张元曾经也有过崇高的理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苦难的折磨,他早早就把自己的理想戒掉了。他问自己:理想能当饭吃吗?然后自己回答:“当然不能。”于是他们就把理想弃之如敝履。
      一般的穷酸文人如果小人得志一般的当了官,通常会沦为职业官僚与政客,而不会成为为民谋求福利、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政治家。
      不过,张元这个人不一般,他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他要做的,是煽动仇恨、挑起战争,他想看到的是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而且,他脸皮很厚,不达目的不罢休。大宋给不了他锦衣玉食,给不了他尊重与荣耀,他就要向大宋复仇,而且不惜采用极端方法推销自己,遇到李元昊之后,他立即宣布效忠,翻脸不可谓不快,恰如他翻书的速度。
      一般的文人大都奉行一句至理名言叫“明哲保身”,换成比较时尚点的说法就是:没有事,别找我,有了事,更别找我。
      可张元的信条是:没有事情,就搞事情,有了事情,就把事情搞大。
      通常在一个王朝的中后期,这一类读书人(文人)就会实现批量化生产,并大批进入政府,进入本国政府的这批人,是一般的文人,形成了三冗(之中的冗官),慢慢地消耗本国政府,然而,有一部分读书人例如张元则是进入了敌国的政府,在这个王朝的外部给与王朝一个致命一击,而后欢天喜地地迎接新主人(外族人)的到来。
      内部臃肿,外部有人痛击,大宋不灭亡,那是因为有栋梁之材,那是因为有擎天之柱,而这栋梁之材与擎天之柱则是书生,书生可用,而且比较靠谱,范仲淹就是书生的代表。

书生与文人(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