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安石青年时期开始王安石一辈子的夙愿,王安石可不愿意过早的葬送自己的人生大业。
其二,庆历新政惨遭失败,改革触及了守旧派利益,且守旧派实力与势力都是不可小觑的,远远比改革派强大,且改革的涉及面虽大,但是实际支持者与获利者并不多,王安石早就在年轻的时候就看透了庆历新政的实质,知道那是一场必然失败的改革。王安石不愿意做被枪打的出头鸟,不愿意因自己的书生意气、仗义执言葬送自己的前程。从这一点上看,王安石是极其注重自己政治生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
其三,王安石一直认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士必发于卒伍,他认为当官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步登天。王安石做官有较深的“基层情节”、“主官情节”,基层的广阔天地,是可以让他大有作为的,成为地方上的知县、知州、知府、通判,可以更为自由的进行其改革试点,为改革积累经验,而且,作主官,他可以较少的受到上司的压制,在基层可以大展身手。
其四,改革需要一个极其坚定的支持者,这个支持者不能在守旧派和改革派之间摇摆不定,而仁宗皇帝、英宗皇帝有意于改革,意志却不坚定,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革除三冗。另外,改革的支持者不能太随和,随和就容易左右摇摆,左右摇摆就会让改革出大乱子,而仁宗皇帝恰恰是一位意志不坚定而且又随和的皇帝。而与之相反,年轻的神宗皇帝锐意改革,渴求宰辅之才,意志坚定,如果他当政,一定会对改革不遗余力。
于是,此时的王安石综合多个方面考虑,选择在神宗初年就任京官。
王安石为什么到神宗朝才作京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