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秋水》[1/2页]

秦时小说家 偶米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玄清师弟,你能够看到我没有看到的天道盛景,实在是钦羡。”
      “晓梦师妹,你年虽弱,可……资质奇高,将来也可领略天道之妙。”
      “还有小灵师侄,天宗后继昌盛也。”
      木山子摆摆手。
      天道之妙理本就是无穷无尽的。
      非大觉悟之人,难以窥得所有。
      自己的道者之路就到这里了。
      目光一转,落在青衣少女和蓝衣少年身上,晓梦师妹的修行也很快,今岁初春,她的修为还只是刚入化神不久,如今,都快逼近化神小成了。
      实在是……令人惊讶。
      当年自己从化神破入化神小成,都花费了多年时间。
      还有赤松子师弟连日来带在身边的小灵师侄,这般年岁,也破入了化神,而且看样子,是当作天宗下一任掌门培养的。
      诚如此,则天宗安稳太多了。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
      “不知其尽也。”
      “天道永存,道者不灭!”
      晓梦道礼而下,脆语而出,木山子师兄所言庄周《养生主》一篇,自己也曾熟读,各种之意,顺从天道也。
      “木虚子。”
      “人宗就交给你了。”
      木山子对着晓梦微微一笑,视线一转,落在旁边木虚子身上。
      “师兄。”
      “木虚子不会令你失望。”
      木虚子一袭隆重的人宗掌门服饰,身侧陈放工布之剑,拱手一礼,徐徐而言。
      “逍遥子。”
      “牢记,诸夏道者是一家!”
      木山子对着木虚子颔首。
      视线一转,落在旁侧逍遥子身上。
      “师兄!”
      逍遥子拱手道礼。
      “近些时日,木山子翻阅先贤典籍。”
      “却是有些不一样的体悟,即将离去,就再于你等论道一二。”
      “记得庄周《秋水》一篇中有语。”
      “河伯曾问庄周,为何会有追逐天道的人呢?”
      “庄周是这般回答的。”
      “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
      “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
      “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踯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木山子双手静静落在双膝上,双眸闪烁那越发明亮的玄光,左右而观,似是想起一件有趣之事,话语《秋水》,徐徐而出。
      自语自落,道音传唱。
      只是……,随着木山子一语《秋水》,音韵却是越来越低,越少越轻,周身先前还在闪烁的玄光逐步暗淡下去。
      伴随着最后一语落下,木山子头颅微微落下,一动不动,整个静室深处,彻底归于沉寂。
      “师兄!”
      赤松子一礼,神容无改。
      “木山师兄,走好。”
      周清道礼。
      “师兄!”
      “……”
      其余诸人亦是如此。
      “道者之生死。”
      “就是这般。”
      “或许无尽岁月中,也难以出现如同祖师那般的人,可道者不会消失的。”
      跨乘马匹从人宗的幽静道路纵驶出,赤松子在前,屈指一算,已经在人宗停留半个月之久了,距离木山子师兄也坐化十多天了。
      相交数十年的老友离去,赤松子心情不太好。
      可……也是很快调整过来了,看向旁侧随行的师弟、师妹,再一次长叹一声。
      道者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身融万物的至高境界!
      更是一种境界上的超脱,不为尘世间凡俗外在之物侵扰的境界,明悟那般境界,对于诸般种种都会有崭新的感悟。
      那同样是一种人生!
      上至诸国之君主,所谋无尽之权势。
      下至田亩之农夫,所谋一日三餐温饱安稳。
      那些于道者来说,只是一个经历,并非一个目标,此外……从上古以来,三代诸王,乃至于今日,大凡智谋才智之人。
      无一不是修行的道者。
      道者永存于天地,无所持权势,才能随心所欲的掌控权势,无所持万物,方能轻而易举的身融万物。
      那便是道者!
      “道者自然不会消失。”
      手持缰绳,周清笑语而应。
      诸夏亿万之人,凡是能够在各自领域取得极大造诣者,尽皆可纳为道者。
      道者是无私的。
      道者也是自私的。
      无私便是大自私。
      自私便是大无私。
      百多年前,商君大仁不仁之论,岂非如此?
      儒家所追求的目标,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秋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