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的乃是朝廷大军,而统率这支军队的乃是仁义之名遍天下的泰山君;再加上狴犴营对军队入城后的约束,如今定远城的百姓对祝彪与大军倒是很有好感。
当然现在的好感并没有多大的作用,李助进驻定远城后,对百姓也不错,颇得称赞,他麾下的兵马后来补充了不少定远城子弟。
可是之后的定远城攻防战中,为了搜集粮草和兵马,对城中的百姓已经大肆压榨了一番,几乎家家户户都抽了壮丁守城,而家中的余粮也毫不犹豫的拿走了半数。
李助这个举动从保卫定远城的方面来讲无可厚非,但是无疑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了定远城百姓原先的支持。
尤其是后来祝彪大军进城的时候,惊奇的发现,很多百姓毫不犹豫的将藏匿在家中的叛军士卒绑好了交出来。
听到这个消息,祝彪也只能感叹一声。
乱世之中,说句实话已经不求百姓能够有多高的素质;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反过来对你好,但是他们有的时候就和护食的动物一样,如果你触动了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和你翻脸。
乱世下,人吃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更何况这些百姓只是表现的更加冷淡呢
将家中藏匿的叛军士卒交出来,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求生的一种办法,不指望祝彪能够给多少奖励,只要不会因此平白无故的问罪就好。
只要为了生存,这些百姓早就已经把什么礼义廉耻抛在脑后了,他们或许更加回归“野性”。
对此祝彪除了叹息也无计可施,朝廷的昏聩,王庆的压榨,都叫这些百姓深深的被刺痛,变得越发敏感。
任何的理念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祝彪就算是有再大的能耐,也不敢在短时间内将一切都改变,这样会有什么下场,历史上并不是没有。
他也不强求所有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明白自己想做什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祝彪需要的,是现在自己手下的这些英雄、士卒和百姓能够紧紧的追随着自己的步伐。
至于能够追随多久,实际上不过是听天由命。
毕竟人心是很难把握的,更何况是乱世中的人心。
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心也变得动荡不安。
上午街道上的尸体才堪堪收拾干净,甚至就连鲜血都没有擦拭掉,城中的大大小小的人家就已经拿下了窗板。开始外出谋生。
酒楼、茶楼和商铺等也开始营业,小贩带着并不怎么新鲜的蔬菜瓜果走街串巷,叫卖声即使是在远远的城门楼上都能听得清楚。
也不知道这些百姓到底是因为对祝彪的亲民政策很是信任,还是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战乱,当战火结束的时候,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们尝试着重新让一切都恢复平静。
看着城中袅袅升起的炊烟,祝彪还是很高兴的,这至少说明自己或许不用面临一些没有必要的麻烦,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付军队和对付百姓不能用一样的办法。
不过显然这些百姓的适应能力要远远比自己想象中的强大。
第420章 动荡的时代与人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