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8章 东宫[2/2页]

水浒之祝王朝 痴客而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一营兵马!”耿南仲凝神说道,“一营兵马按朝廷建制,不得超过两千人,这祝彪还真是胆大包天啊!”
      李纲却是摇了摇头,轻轻的敲着桌子:“据说这一营兵马乃是其麾下最精锐的步兵,号为汉末大将高顺的那支陷阵营,陷阵之志,有死无生,河东、淮西、江南之地,这一营兵马啃的都是最硬的骨头;
      以祝彪的统筹能力以及军事指挥能力,只要自己能够脱离汴梁,那么带着这一营兵马自然就可以安然脱身,所以对于他来说,兵马固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兵少的时候也不是什么都不可为。”
      顿了一下,李纲苦笑着说道:“这位泰山君创造的奇迹难道还少么?”
      耿南仲虽不通军事,但基本的道理还是明白的,应和着一点头。
      如果叫天下人如今选一个最能打的大将,那祝彪绝对是排在最前面的那一个,就算是西陲的种家兄弟,也不能扼其锋芒。
      耿南仲相信,哪怕是明知道祝彪手中只有一营兵马,如今的汴梁城中,也没有哪个将领,愿意用两杯甚至三倍的兵马和他对阵。
      所以并不是祝彪胆大包天,而是“祝彪”这两个字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足够顶的上千军万马,否则李纲与耿南仲也不至于现在在这里如此紧张。
      “官家还有没有别的旨意?”李纲低声问道。
      “现在还没有,但是可以想象官家十有八九不会就这么直接全盘接受了,”耿南仲声音之中有些无奈,接着道:
      “就算是现在接受了,你看着吧,等祝彪到汴梁来了,肯定还有他好受的。”
      李纲微微颔首,如果官家有什么想法的话,东宫需要做的最好还是尽量劝阻。
      至少现在祝彪已经表现出来足够的诚意,因此对于朝廷来说,最好的选择当然还是先听听对方是怎么想的,然后再做判断。
      说不定官家也有这样的想法,否则根本不会让祝彪带着兵马前来汴梁。
      “某已经去见过太子,”李纲解释了一句自己为什么会姗姗来迟,“太子显然对这些事情并不是很关心。”
      “哦?”耿南仲眉毛一挑。
      李纲苦笑一声:“说到最后,太子就说了一句‘静观其变,某自然就不好再多问下去。”
      如果是换做平时,耿南仲肯定会直接吐槽一声“没主见”,但是这一次他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因为他知道太子这一次说的没有错,静观其变或许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这种选择和感觉让耿南仲很难受,官家宠爱三子郓王赵楷,赵桓的太子职位并不稳固,官家颇有废立之意。
      作为一个潜邸近十年的太子詹事,耿南仲的命运前途早已经和赵桓捆绑在一处了,在耿南仲看来,即将进京的祝彪是一个突破点。
      无论是拉拢祝彪,得到其的支持;还是打击祝彪,得到官家的赞赏。
      这两种选择,最后都可确保赵桓的太子职位更加稳固。
      “好,那就静观其变。”耿南仲缓缓说道。
      而李纲抬起头看向阴沉沉的天空:“静观其变······不知道祝彪接下来准备怎么走?”
      一边说着,李纲一边背手在后。
      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的背后有丝丝缕缕的凉意顺着脊梁爬上来,令人无从抗拒。
      或许是因为风雪中带着的凉意,又或许是因为刚刚作出的决断带来的凉意。
      这种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感觉,真的不怎么样。
      如果是情非得已,李纲是真不想与那个曾经对自己礼贤下士、如今站在大宋朝风口浪尖上的年轻人对上。

第498章 东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