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1章 只恨时间太短[1/2页]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鞑靼军走了,杀向了大明。
      穆卓儿来了,来和李青叙旧。
      “对不起。”穆卓儿道歉。:???
      李青苦叹:“说这个还有用吗?”
      穆卓儿默然片刻,道:“我们要转移了,这次鞑靼部几乎倾巢而出,为防瓦剌偷袭,我们只能提前转移。”
      “这是你们的事。”李青硬邦邦的说。
      “嗯。”穆卓儿轻轻点头,希冀的说:“我没几天好活了,就不走了,你能不能…陪我最后一段路?”
      问题是你不放人,我带着朱祁镇也走不了啊……李青点头:“可以。”
      “谢谢你。”
      ~
      京师。
      朝廷无人可用之下,只能让于谦负责防务。
      对此,群臣是赞同的,举双手赞同。
      于谦是跟他们不对付,但于谦是文官,文官掌军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今得偿所愿,如何会拒绝。
      先例一开,对他们的好处太大了。
      于谦早晚会退,到时候即便他们不在了,后辈人也能顶上来。
      大明施行的是科举制,但世袭依旧存在,朝中高官的子嗣,都可以直接进国学,不出意外都能混个小官儿当当。
      若是运作的好,小辈再争气,达到父辈的成就并非不能。
      此外,他们还善于投资,每逢科举他们便提前和考生打好关系,用各种手段、渠道给考生送钱,供其花销,算是提前结盟。
      即便是后续没考中的人,他们也会提供回去盘缠,结个善缘,万一以后高中了呢。
      这是明朝官僚体系的运作,且防不胜防,朝廷总不能把考生全羁押起来。
      人家考生一口咬定银子是自己的,你还能抓起来严刑拷打不成。
      明朝文官势大,也是基于此。
      不过话说回来,其他朝代也没好哪儿去,至少大明的科举,做到了相对公平。
      因为有密封线,以及誊抄两种方式预防,使得作弊非常困难,除非泄题,但一般情况下,没几个人敢冒着夷族的风险干这个。
      基于文官集团未来的整体利益,于谦掌军权,成了众望所归。
      对此,于谦也很无奈。
      先生一直致力于打压文官集团,不让文官掌军,而最终,我却成了推动文官做大的帮凶……于谦苦笑:“唉…万事总难顺遂啊!”
      于谦举荐过张辅,但所有人都反对,毕竟张辅弄丢了朱祁镇,这种罪过是不能被原谅的。
      事实上,张辅没被治罪已经是极其幸运的了,朝廷万不会再启用他。
      而朱祁钰的绝对信任,使得于谦不得不顶上来。
      京师的防务,边关的防务,一下子全落在了于谦身上。
      朱祁钰也很够意思,又是赏豪华宅院,又是赐尚方宝剑,恩宠无以复加。
      毕竟,于谦是唯一在他没有登基前,就为他说话,为他着想的人,他能登上皇位,也是于谦的功劳。
      这点,朱祁钰比他哥大方多了。
      时间不等人,部署边防多少有些来不及了,于谦只能把重点放在京师,整日衙门皇宫两头跑,家都没空回。
      日子一天天过着,于谦始终不敢松懈分毫,拼尽全力地准备着。
      ……
      京师忙得热火朝天,草原上的李青却是悠闲自在,整日好吃好喝,要么就是和穆卓儿聊天叙旧。
      不过,他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也想回京师。
      尽管以他七品都给事中的级别,并不能直接主持大局,但至少可以给于谦提供帮助。
      在这儿什么也做不了,甚至连京师如何,他都不知道。
      这种心中没底的感觉很不好。
      “你在为大明担心?”穆卓儿问。
      “是啊,这样对双方都是一种残忍。”李青叹道,“真希望双方能抛下成见,和谐共存。”
      “人心中的成见宛若大山,又岂会轻易抛下。”穆卓儿道,“你太理想化了。”
      李青道:“其实还是可以的,在始皇帝以前,中原有七个国,说着不同话,用着不同的文字,但最后还不是统一了?”
 

第161章 只恨时间太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