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京城过来贩货的朋友来家一聚,他跟我说了一件事,几年前,朱升老爷的儿子朱同被牵涉入蓝玉案,同判为谋逆,圣上赐白凌让他自尽了。轩儿,你的贾仁伯伯曾给我讲过他的老师朱升老爷的事迹,如果说他的后人会谋逆的话,我是怎么也不相信的。
      大哥神色严肃地听着父亲说话。
      父亲又说:轩儿,看来你应试的事必须从长计议了。
      父亲说完,急急忙忙地走了出去。
      大哥凌轩低头沉吟片刻,抬头看着我说:瑶瑶,哥去还是不去?
      我也很严肃地望着他,我在穿越前的现代社会读书时,历史科的成绩非常好,尤其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熟记于心。
      刚才我听到父亲说朱同因蓝玉案牵连被判谋反一事,我记得是发生在洪武十六年,即公元1385年,距离我出生时的1388年,这事的确是在三年前就发生了。
      古代不似现代社会有新闻网络、社交平台,信息秒间传送,古代政府传达信息靠公文,特别重要的事情还必须是派人亲往,保证传达到位。
      民间则多以书写纸质书信传递信息。
      纸质书信容易留有口实,故一般涉及敏感信息,人们都不会写入信中,仅是一些互相问候或家事的传递。
      朱同谋逆一事非好事,事发时,知者无不远避害怕惹上了,所以当时发生时人们纷纷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
      相隔几年,时过境迁。
      从京城来的商贩前来探访父亲,无意中跟父亲说起有个同是安徽的官员几年前谋逆之事,父亲问是谁,当听到姓名后,父亲内心很震惊,但是表面却不动声色。
      父亲装作一副想起什么的样子,问该位朋友,这个朱同是否那个朱升的儿子?
      得到朋友的确认后,父亲虽然表示吃惊,但是没说别的话。
      待朋友走后,父亲立即走到书房将此事告诉儿子。
      想当年,贾仁早就测算到这件事了!
      当凌轩问我:瑶瑶,哥去还是不去?
      大哥说完这句话后,可能意识到一个婴儿如何能帮他分担这样的人生重要抉择呢?他轻轻叹了口气,拿起笔在纸上写道:去?不去?
      我俯伏着爬过去,拿起大哥刚放下的毛笔,我用肉嘟嘟的小手抓起笔杆,在“去?”字上边打了一个x,然后把“不去”的“?”涂黑,纸上就余下“不去”两个字了。
      然后我抬起头以严肃坚定的眼神望着大哥。
      大哥像看到奇迹一般,他伸出双手,扶着我小小的肩膀,问我:你在回答我吗?瑶瑶!
      我斩钉截铁地狠狠看着他的眼睛,大力地点了点头!
      大哥震惊地一把抱起我,冲出了书房。

第3章 初露锋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