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就是茶舞”。
      我们看到干茶吸足水分,逐渐展开叶片,现出一芽一叶。
      老道长细心地给我们讲解,我们普通人喝茶只为解渴,道长们则认为喝茶、乃至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无不都在悟道,所以才会一丝不苟,严格践行着茶艺的每一个微小的步骤。
      道长们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中国的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历史渊源深远流长,自成一派。
      唐代煮茶,多用姜盐添味,称姜盐茶。
      宋代初期流行点茶法,把茶叶碾成细末,冲出来的茶汤色白如乳。
      明代起开始流行泡茶,明代泡茶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现代,并经后人认真研究、发扬光大。
      我能在明代亲尝只在古籍里见过的著名的“黄山云雾茶”!且全程观看到明代正宗的茶艺表演,真是三生有幸!
      黄山云雾茶,产自明代黄山的半山腰,也只有黄山半山腰独特的地理小气候,才可以造就茶叶芽嫩、汁多,香气清新、口感顺滑,闻名遐迩。
      到了现代,黄山变成风景名胜,防火育林的关系,山上已禁止劳动生产,茶株因无人维护,早已散落于黄山大山之中,不得其踪迹、亦难以寻觅,这种茶就失传了。
      现代的黄山边上也有茶园,生产的名茶叫“黄山毛峰”。
      下午接近傍晚的时候,大哥凌轩拉着我的手,在松谷草堂附近散步。
      只有大哥和我,一高一矮的两兄妹,手拉着手,迎着金色的夕阳,走在青色的古道上。
      远处群峰环绕、云雾缭绕、枫松相间、五彩缤纷,两人踌躇而行,背后拖着两条长长的影子。
      大哥早已习惯了我这么一个小孩,口吐未来言。
      凌轩身处明代,对我所讲的很多现代词语和信息,用他从古籍中学到的四书五经,是不能解释的,但是他却像和蔼的家长对待自己家胡言乱语的小孩子一样,宠溺地听着我讲,从来不会对我的话,发出辩驳。
      这是真正具备大智慧的聪明人才有的海量包容。
      我经常会在两人单独相处时,把现代生活趣事讲给大哥听,他听得津津有味。
      现在此刻,我们走在黄山夕阳古道上,我把我在现代几上黄山的趣事,讲给大哥听。
      大哥听到我独自一人登黄山,他很担心地问:黄山上那么多野兽动物的,你不怕吗
      我告诉大哥,现代的黄山,游人如织,每隔一段路,会有供游客使用的服务点,根本不用担心。
      大哥听了非常羡慕。
      当大哥听到现代的黄山有索道时,感到非常稀奇,他问我,索道具体是怎么运转的?人在运送箱不怕掉下山么?
      我都一一为他作了解释。
      正是: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
      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第40章 品云雾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