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一条龙脉,一路运行,滋养了南粤大地的苍生,拦截了南面而来的台风,缓和了北面而下的冷空气,令广州地富人丰。
      其实这条龙脉早在秦朝就被方士夜观天象得知存在。
      根据志书记载,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就听方士说,南方黄云紫气环绕,龙脉所在,必出能人。
      秦始皇担忧帝位安全,便命人前往寻找“龙脉”以断之。
      方士寻至南粤白云山前,便命挖山凿沟,以断“龙脉”。
      今白云山南麓景泰坑,与横枝岗间的马鞍山凹地,便是秦兵当时断“龙脉”的痕迹。
      我说:道长,我听闻是赖布衣完善了中国罗盘。
      老道长说:
      说到罗盘,唐朝杨筠松之前的汉代,罗盘是有的,内边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干的标记,但不是均分度数,而是将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层,所占度数不一致。
      杨筠松将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
      地盘二十四山的挨星盘,即七十二龙盘,是杨公晚年创制的。
      地盘、天盘和七十二龙盘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称为“杨盘”。
      赖布衣在杨筠松罗盘的基础上,创造了罗盘的中针,也就是人们说的人盘和赖盘。
      杨公认为天地左右旋的相对运动,产生位移影响,所以用于纳水的天盘理应右移,故杨公将其在地盘的方位上向右旋转移位
      赖布衣引进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设了人盘,专用于消砂出煞。人盘的二十四山比地盘二十四山逆时针旋转了
      一席话,听得我们都不约而同张大了嘴。
      “哇”!真是高人啊!
      老道长说:
      拿着罗盘,替人看风水,卜葬地,这类人在明代被称为“形家”、“葬士”、“地师”或“地理师”。而看风水之术,则称“堪舆术”,或称“地理术”。
      凌轩问:道长,什么叫葬士?
      老道长说:
      专卜葬地的人,就叫葬士。
      民间一般对“葬士”又称山人,主要是替人寻龙、佥穴。
      寻龙,是寻找有生气的葬地,要将这股生气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才能找得真龙;只有龙真,穴才真。
      葬士所用之经称“龙经”,在明代较流行的是《水龙经》。
      寻龙是过程,佥穴是终极目的。
      古时,人们讲究风水,只是作建都之用,目的是为了远水患;而丧葬求吉地,始于樗里疾;但直到汉代,丧葬方面还不甚讲究。
      东晋郭璞《葬经》一出,就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思想。
      郭璞《葬经》的主要内容有二,
      一是“神不可知,吾知有气而己”;
      郭璞的《葬经》认为“万物归于土,生于土者,在土为气,在地为理,气之所在,理即宫焉。葬乘生气,一言而蔽,地理矣”
      郭璞将风水,变成“地理”。
      二是骸骨得气,子孙可以得荫。
      概托郭璞的《葬经》的这个观点,可以用如下的一段话,“指某山为发源,指某山为过峡,至某山而凝结为穴;某山为龙,某山为虎,龙昂而虎伏;某山为???成轿?福???辛Γ?赣?星椋槐厝缡悄搜痈T螅?蝗辉蚍瘛
      郭璞将风水,变成“龙经”。
      郭璞创吉地可以福荫子孙之说,对后世影响颇大。
      到了明代就催生了形势派和理气派,但是地师找吉地,可遇不可求,不是说要找就立即能找到的;那些子孙们,找不到吉地的,就停棺不葬或再三迁坟,为了族人利益,先人也是工具。
      明代从事堪舆、星相、医卜的方士,多出自江西;除了江西人外,很多是安徽的徽州人。
      我们听了纷纷点头。
      朱升老爷和贾仕伯伯,不也都是懂堪舆、星相,能预知未来的奇人异士么?

第105章 堪舆地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