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眺望风景。
      只见鄱阳湖上烟波浩渺,在我们的船前后面,可以看到无数艘站船,一艘跟着一艘,首尾相连、浩浩荡荡,向着西北方向进发。
      忽然从别的船上,传来了笛子吹奏的声音,仔细一听,竟然是在吹奏《春江花月夜》。
      此时虽是早晨,但是在雾气浓重的湖上,两岸青山若隐若现;一时间,婉转动人的旋律,安宁的曲调,伴着浆橹划水声,竟然平添一种委婉平静,让人沉醉其中。
      船开出一定水域后,只见右前方、西北方向,有一座形似官印的山峰。
      借问船夫,他告诉我们,那就是石印山,又叫鄱阳山。
      我在现代时,曾到南昌的海昏候墓参观,当时查阅史料时,涉及鄱阳湖,就见有记载说及“鄱阳山”,但是“鄱阳山”在现代已不见踪影,不知何时已沉入湖中。
      想不到我在明代,可以看到鄱阳山的真实面目!
      据后人考证,鄱阳山位于鄱阳县西北的湖中,即现代的鄱阳县双港镇长山岛。
      鄱阳山在古籍《舆地纪胜》中,记载的名字是阳山,因山势雄伟,又被叫作力士山,后来人们慕仕途,就说力士山形似官印,故别名石印山;然后,因该地属鄱阳县,又身在鄱阳湖内,故又称作鄱阳山。
      鄱阳湖沧海桑田,类似鄱阳山的情形,还有江西东北的担石湖。
      担石湖在唐朝时很是雄伟壮观,唐朝的诗人窦叔向曾在一首《过担石湖》的诗中这样形容他在唐朝时所见的担石湖:
      晓发鱼门戍,晴看担石湖。
      日衔高浪出,天入四空无。
      咫尺分洲岛,纤毫指舳舻。
      渺然从此去,谁念客帆孤!
      顾名思义,担石湖就是湖水中有两石山,山上有孔,如人穿担状。
      古有传说,担石湖是一壮士担二石置湖中后弃之而去得名。
      但是到了现代,“担石湖”就只余下湖中突起的一座山包而已!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第62章 渺然此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