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四、金山小年夜(上)[2/2页]

砯崖 元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哎,别,”姐姐稍一犹豫没拦住,老罗被从货上拽到地上。
      姐姐拉妹妹到一边,耳语:“你姐夫过了年要竞选县长,别给他惹事。”
      妹妹狠狠一跺脚,指指广场中间的戏台子“那”。
      “好!”姐姐喜笑颜开,一溜烟扛着烟花炮竹去了雨不淋日不晒的官府戏台子上,留下老罗在地上老半天也没爬起来,“今生没福投胎当官的人家。”老罗长叹一声。
      在忽明忽暗的灯光里,靠在摊子边上的赵志宏睁开困倦的双睛,五岁的女儿在睡在摊子底的木板上,身怀六甲的妻子在摊子旁边的竹床里裹着半新的被子,脸庞上蒙着的纱巾均匀起伏,确定妻子安好,赵志宏解开系在手腕上的丝线,轻轻的放在女儿的身边,这是怕孩子半夜里丢失系上的安全带。
      他本是十分困倦的,却要硬撑着起来了,昨晚在广场上摆夜市,收摊时已近丑时,今天就是小年夜,一家人也就没有收摊回偏僻的出租房住。
      打开围着的篷布挨着地上的一角,赵志宏从摊子里爬出来。老罗已经揭开了盖摊子的油布,正在仔细的摆弄货物;右边的老胡端坐在摊位中间,他老婆正往摊板上加货,布满血丝的双眼抬一下眼皮瞟了一眼赵志宏,都不开腔搭话,小摊贩子历来有每天早上没有买卖进财时相互间是不说话的规矩,深山里的老道讲是早上开口是会犯冲,会坏了一天的财运;高山上的老僧说早上相互间说话是犯煞,犯了煞一天的买卖都不顺溜,不管信与不信,小贩之间早上见了面,互相不理睬不会影响他们下午抱团喝酒吃饭。
      刘向一直都是金山百货地摊行的传奇,不仅仅是他那八十岁的老爹是光绪年的秀才,光是他和他的老婆能在地摊行各自拥有一个摊位就已经是够摆地摊人眼红的了,何况他还写一手好字,逢年过节、哪家办喜事的都要在他刘家书画摊上写上几张福呀、寿呀、喜呀的带回去。
      这大早,他耗上半个时辰在摊面上摆了铜手镯、银耳勺、长长短短的不求人,大大小小的缝衣针,纳鞋底的钩子、顶针,大个套着小个的绣花绷子,绣花线的品种更是繁多,按颜色分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基础颜色,白的还分月白、纯白,红的也分大红紫红朱红、粉红,紫的、绿的,一团团,一捆捆,按大小还可以分三股线、四股线、五股线……,按质地也要分棉线,麻线,丝绸线,一个摊子摆下来,手脚都被冻得生疼,他跺着脚,搓着手,把摊子交给老婆看管,自己则回到自己的摊子上,往写字的案桌下的炉子里添几块煤疙瘩,摆放好文房四宝,抓一把葵瓜子磕着等顾客上门。
      唐龙有把小毛驴赶进百货行的时候,阳德峰早已经整理好自己家的摊位,他昨天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老板赶得急,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老婆在家里煮一大锅饭带到摊位上吃了,一家四口就着摊位上的棉被子睡了一夜,因为和唐龙有是同村人,他把唐龙有摆摊的家伙什架在地上,六个长板凳,三块大板子,唐龙有把货从小毛驴上卸下来就可以摆货,省去不少时间。
      孙玲蜗牛似的赶到的时候,两边的摊位早已经挤得满满的了,小铁筐的车子根本就挤不进去,以制来说,摊位的大小是有规定尺寸的,但是这孙玲本只是买卖一些布头缎尾,还要带孩子,早不得,晚不了,也就只能任两边摊位把自己的摊位越挤越小。
      “两边各让半尺”根本没有回应,其实也是没人听见,,她弱弱的声音仿佛不曾出现过,还是孩子被吵醒的啼哭提醒两边的人各自挪了几分,让她的小铁筐挤进去。
      高修颖是本地的女子,嫁到广东多年,还是带着一家老小就回到本地方上来,人总得过日子呀,出嫁的女子是无田也无地的,摆个地摊,挣个饭米钱,也算一个活下去的法子。
      文老四早些年在厂子里也挺风光的,从工人干到了厂长,后来厂子被收购了,他也就带着老婆出来买卖瓜子糖果,他说买卖也是做着做着就做大了,平日里四、五个大木箱子上摆满各色糖果,到了晚上就收进大木箱子,挂一把大锁,既可以防贼,还可以防老鼠。这会摆摊人是一个劲往里挤,他却拼命往外蹿,他赶的是黑色老马套的双辕木板车,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衙门里淘汰的马和车,老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车虽旧,却不比民间的骡子差。
      “死老鬼又有鲁筛。”瘦子刚挤到半街,看着迎面过来的文老四,嘴里小声嘀咕。是啊,这给衙门酒店配货的差事分点自己就好了。
      阳付宝到摊位的时候两边发的摊主已经摆开摊子准备早点去了,好在阳付宝昨天没有收摆摊的架子,只是用几根铁链子在原地锁着,厚重的大木架子勉强承受住了两边摊主的压榨,让阳付宝顺顺当当地把摊子摆下了。
      金山集市入口处是由一对孩子孩把守,细胳膊小腿小脸蛋,台面上摆开的是针头线脑,买卖进账也是一文半文的计算,可是吊挂在三面的却是七彩斑斓的花纸伞,杭州的细骨杆伞面画是行云流水,轻巧、艳丽,在太阳的爱抚下格外迷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阳朔的竹竿油布伞,粗犷的骨架是三年以上的老竹根,布面也是漓江边上农家妇女头年冬天家织的土布,用来年春天的江水漂洗三天三夜,再用永福苏桥乡的桐树油浸泡一昼一宿,还要放在树影下耗上两三个日头火晾干,之后才能裁剪成伞的尺寸,画上几笔山山水水、佳人、才子,或是花花草草,也有单一的素面伞,老姜的黄、柚子的绿,芝麻的黑,柿子的红,都是市面上紧销的货品,还有老姑奶奶在洋人那边捎过来的铁骨洋布伞,头顶吊着洋伞,背后挂着布伞,左右两边花花绿绿的摆着纸伞,两小孩端坐在小屋中间,晃眼一看就是雨伞堆里摆了两个洋娃娃。

四、金山小年夜(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