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章:举业为官的期望[1/2页]

红楼之补苍天 沧海一花蛤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宁荣街二府的规制,从外观上看大致相同。
      两府的正门都是三间的大门,上面悬挂着“敕造宁国府”、“敕造荣国府”的字样。
      门口都有两尊高大的汉白玉石狮子,也都有十来个衣冠华丽的侍从。
      一般情况下,人员出入皆走角门。马车停在角门门口,林之孝请道:“?大爷,我们换轿子进去吧。”
      下来马车,贾?淡然地说道:“来拜见老爷、太太,步行就好。”林之孝劝说不得,只好陪着他走进荣国府的西角门。
      进门后沿着甬道转向东边,再向北直行,贾?知道这座府邸有三部分:正面是贾政居住的荣禧堂,左侧是贾母居住的荣庆堂,右侧是贾赦住的荣府旧院,现称为东院。
      林之孝边走边说道:“老爷在梦坡斋喝茶呢。”他说得委婉,意思就是让贾?跟着他去书房梦坡斋,拜见贾政罢了。
      说话隐晦艰涩、用文春秋转圜,谈笑间,甚至以俗务家事来隐喻政务国事,是当下人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
      穿过两道仪门,再绕过几回游廊,贾?距离荣国府的二把手越来越近。
      在荣禧堂东侧的梦坡斋内,贾政一边喝着茶,一边拿着本书册。
      听到仆人进来禀报“刚中得秀才的?哥儿来了”,他放下书册说道:“快让他进来。”
      家族中出了一名年幼的秀才,对于后辈期望很高的贾政,把贾?找来既是为了要赞许、鼓励他,更要借机训示其他子嗣。
      对仆人说罢,他扫视了一下身边的几人:嫡妻所出的贾宝玉;赵姨娘所出的贾环,以及亡故长子贾珠的独子贾兰。
      几个孩子年龄都不大,此时却都因为对贾政畏惧,而不敢乱说乱动。
      赵姨娘没有在场,面庞圆润、一脸佛像的王夫人,坐在侧旁的椅子里,看了看这三个孩子。眼目开合之间,她自有凌厉眼神放出。
      贾兰靠在站立着的母亲李纨的身边,神情却比两位叔叔安然得多。
      见贾政的目光看来,三个孩子立刻站直,和他的眼神一起看向屋门处。
      整理了衣袍,贾?迈步走进来。
      书斋堂屋的一张八仙桌靠着北山墙,面貌严正的贾政,与好佛崇道、一脸安详神色的王夫人,分别坐在两侧。
      堂内另有两排椅子和几案,清雅端庄的李纨——这是贾?眼见的《金陵十二衩》正册中的第一位,站在王夫人的身边。
      其她几位婢女、嬷嬷各自衣着艳丽,垂首肃立站在旁边。
      “给老爷、太太请安。”先对贾政和王夫人作了个揖,贾?要拜倒在地。
      “?哥儿快别多礼。”贾政连忙拦住,再捋须说道,“?哥儿年龄幼稚,却已有大家气度。真是贾家之福!”
      “?哥儿才十三岁的年纪就考取了秀才,你们哥儿们、侄子,要以他为楷模。”王夫人带着期许的语气,对贾宝玉等几个孩子说道。
      “是,太太。”贾宝玉恭顺地答道。他只好脂粉不好读书,但大家底蕴还是有的。
      贾环顽劣,只是“哦”了一声;贾兰有模有样地拱拱手:“兰儿当以?大爷为范。”
      贾?对他们拱手还礼,再挺身肃立。
      贾政看着这个远房侄子,心里慨叹:可惜没有尽早收他做养子。
      吩咐他们都落了座,他再让丫鬟给贾?送来一杯茶。
      沉吟片刻,他缓缓地说道:“我虽鲁钝,当初倒也想通过科考举业,来实现为国效力的愿望。可因为先祖遗下功勋,圣上特别眷顾,赏赐我做了‘工部主事一职。”
      贾政的确好学苦读,但或许是资质平凡,或者就是时运不济。总之他并未实现通过科举,来实现做官的愿望。
      荣国府的长子贾赦袭了爵位,贾政被皇帝恩赏了个官,并通过勤谨获得了提拔。
      “圣上偏爱,我也自认勤勉,目下做得工部员外郎,说起来仍是愧对圣上和祖宗。”他不无遗

第6章:举业为官的期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