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是一个谜,他当时感觉自己已经快淹死了,可最后为什么没淹死?
      消失的冰水去了哪里?真的是他过高的体温给蒸没的吗?
      他的血脉能力到底有没有觉醒?能力又是什么?
      那晚想要杀他的人是谁?
      朱二把这些疑问全部藏入脑海、压入心底,开始全力备考。
      时间无多,虽然他有一定把握,他也不怕和天下俊才一起竞争,但会试不确定因素太多,有时并不是你有才学就能被取中。
      主考官员的想法、喜好,当今的圣意,天下局势、现今和未来变化等等,甚至是造势、传言、谣言等社会因素都能影响到会试结果。
      “为什么说官员家里,尤其是京城官员家里的子弟考会试比较占优势?”李琨点了点桌上他刚弄到的主考官和阅卷官员的名单。
      “因为往年会试考题大多由一正三副四名考官共同拟题,再交由圣上定夺,且不说因为耗时较长、经手人也比较多,出现了泄漏试题的可能性,只要了解出题官员的派系、喜好、性格、最近比较挂怀的事情等,就可以大致推测出他们的出题范围。更不要说还有人情指点一事。虽说有些出题官员避嫌,也比较爱惜羽毛,会在考前远离自己的学生和喜欢的后辈,但又有多少人能真的忍得住不做丝毫指点?”
      朱二表示受教。
      李琨又冷笑道:“这可是三年一次的会试,人生又能有多少个三年?居住在京城和京城附近的举子们还好,那些家乡遥远的,如果没钱留在京城生活,就得不断往返京城和家乡之间,有些距离遥远的,只赶路就要花费半年以上,还有路途中诸多危险。所以科考真的不只是你会读书就行。看看历朝历代以来那些能考上进士的有几个是真正的泥腿子出身?农户工匠家里能出一个秀才就不得了,想出进士,除了本人的资质,后期能否认识一到数名赏识和愿意提拔指点自己的贵人才是重点。就说你自己吧,如果没你二叔和你二叔往年的同窗,没有我,你也不一定能顺顺利利走到现在。”
      “李叔的恩情,小侄一直谨记在心。”朱二拱手。
      “嗯,记牢点,老子没儿没女,将来就靠你养老了。”
      李琨说的也许是玩笑话,他自己说得都不是很认真。但朱二心里却是早已决定要给他二叔和李琨两人养老。
      “手上银子够吗?”李琨问。
      朱二点头,“目前尚够。”
      李琨把桌上的纸张弹到朱二手边,“三千两,这是最低价。别嫌贵,四名主考官,其中一人还是阁老张永俞,一分价钱一分货,想要他们的详细消息可不容易,尤其这三千两还包含这半年来四人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曾经指点过子侄弟子什么,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弄到他们批改自家这次参加会试的子弟的文章。”
      朱二提醒:“还有邸报。”
      他在老家时就特别注重收集邸报,还好夏朝的邸报只要是士人以上身份就可以阅读,徐县县令对他印象不错,每次朝廷下发邸报都会抄录一份给他。
      “这个你可以找老太爷,他现在对你就算不是有求必应,但像邸报一类,他也不会禁止你接触。”
      朱二挑眉,“可是您不是说夏朝有不成文的规矩,凡是血脉觉醒者只能赋予虚衔,不得入实职吗?”
      李琨:“就是这个规定,老太爷才不会阻拦你去看邸报,毕竟如果你真的能觉醒血脉,说不定老朱家就能多一个虚位爵,哪怕不能世袭罔替或是降等世袭,只不世袭的虚爵也是好的。”
      朱二并不想获得一个虚爵,他渴望的是做实事的权力,再说虚爵也就是说出去好听面子上好看,真遇到掌握实权的地方大员和京官,一样要夹着尾巴做人。
      像他祖父,只二品,就可以无视伯爵以下的所有虚爵者。朱府给子女选

第17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