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二病了。
      皇帝特别下旨,命太医去朱府给朱二治病,并责令太医:无论如何都要把朕的状元郎给治好!
      这么一句话压力太大,太医们推来推去,最后还是公孙老太医和郑亨一起来了。
      公孙老太医自从献上那个方子,就只能留在宫中给宫中贵人们看病。但泰平帝不知怎么想的,大约是已经派过公孙老太医一次,见其他太医没有敢冒头的,这次竟然直接下明旨让公孙老太医去给朱二诊治。
      郑亨代表皇帝来亲切慰问,并不是确定朱二是不是真的病倒……朱二从祭祀台上刚下来就倒下了,浑身冰寒,只脑门滚烫,那热度再怎么也装不了假。
      朱二还是在皇宫先喝了药,能睁眼了,才被禁卫给送回朱家。
      朱府众人看到朱二竟是躺着被皇宫禁卫送回来,都吓懵了,有的人还身体发颤,以为祸事就要临头。
      朱老太爷连官袍都没穿,匆匆就从安风堂赶到糊涂院,后来听禁卫说明他们只是奉皇命护送朱状元回家,这才吐出一口浊气。
      朱翰文更不堪,进门就大骂朱二孽畜,一副要从此断绝关系的模样。骂得禁卫们全都用“这真是亲爹?”的无语表情看他。
      朱老太爷倒是没阻止儿子发挥,他们在路上遇到时,就决定一个唱红,一个唱白,而且朱翰文骂儿子时,可是口口声声质问他是不是对陛下不敬云云。
      这些话就算传进宫中,那位听了也只会认为朱翰文是个不惜大义灭亲的忠君好臣子。
      朱老太爷想问禁卫,次孙在宫里干了什么事,怎么会突然病倒。可惜禁卫们的嘴巴都很严,连半点口风也没透露。
      禁卫们把人送到,很快就离开。
      之后郑亨和公孙太医就来了,而且今晚公孙太医被允许住在朱府,直到确定朱二情况好转。
      朱翰文当着郑亨的面,对儿子又是好一顿训斥,从他不顾身体让父母祖父母担忧是为不孝,到他御前失仪是为不忠不敬,大帽子一顶顶往他头上扣。
      郑亨在旁边听着看着,也不插话。
      公孙老太医让书童小宝拎来一个小炭炉,让医童就在朱二卧房门口的走廊里熬药,说他要随时盯着。
      朱老太爷暗气:这是不信他老朱家还是怎么的?那是他孙子好嘛!亲的!
      老太医像是看不出朱老尚书的脸色一样,真的开了一扇窗,指挥医童熬药。
      药材都是老太医从太医院药房带来的好货,他之前已经诊治过朱二,对他的情况很了解,自然清楚要带什么药来。
      朱翰文训斥了半天,书童小宝连口水都没给他倒……人家忙嘛,没看太医大人把他支使得团团转?
      朱翰文舔舔嘴唇,他说了这么多,他那二儿子就轻飘飘地回了一句:“您说的是,都是儿子不好。”
      朱老太爷叹口气,“算了,二郎已经病成这样,你就少说两句。想来,他以后也会知道好好爱惜身体。”
      朱翰文躬身,“父亲说的是。”
      郑亨看着这祖父子三代,嘴唇微微抿了抿。
      朱老太爷起身,对郑亨客气地道:“屋里待久了,让郑少监过了病气就不好了。正好老夫也有些事想要请教郑少监,不知郑少监是否方便?”
      郑亨面无表情:“不方便。”
      朱老太爷滞住。
      不是听说宦官都害怕生病,因为生病了就不能侍候贵人,而只要离开贵人身边一段时间,再想回来就很困难之类吗?
      郑亨:我是随堂少监,又不用一天到晚贴身侍候。休息几天,也好让干爹再安排一两个人上来。免得干爹也跟你一样,骂我不孝。
      朱老太爷不知郑亨的内心世界有多丰富,更不知道这位最初是在当朝皇后身边侍候,因为被少言的皇后夸奖了一句细心,就让醋意大发的皇帝给弄到身边做事,这一做就是十年。
      十年前才十四岁的郑亨就是随堂少监,现在还是。基本上属于皇后不倒,他就不会有事的那种。
      朱老太爷想挤出笑容没挤出来,他堂堂一个二品大员竟然被一个小小宦官给顶撞了,哪怕他知道这宦官是皇帝面前红人,也咽不下这口气。
      郑亨看朱老太爷变脸,表情都没变一下,他背靠皇帝皇后,不拉帮不结派,家人已经死光,虽然有个干爹,但他干爹胸无大志,只想干儿子干孙子都能好好侍候皇帝,对皇帝忠心耿耿。如此情况下,就算有大臣想要搞他,也无处下手,所以郑亨还真没什么好怕的。
      “那么郑少监就请自便吧。老夫身体不太舒服,就先告辞。”朱老太爷面子挂不住,直接拂袖走了,连跟次孙假装慈祥几句都忘了。
      朱翰文看朱老太爷走了,他也不想再待下去。临走前,还乜了眼郑亨,颇有要他等着,他打算为朱老太爷出气的意思。
      等祖父和父亲一起离开后,朱二慢慢撑着坐起身,嘴角浮起一丝笑意,道:“多谢郑少监。”
      郑亨:“他们太呱噪了。”
      公孙老太医点头称是,还说:“朱御史真不愧是御史,那张嘴实在太能说了,刚才他说了足足有半个时辰吧?”
      老太医后一句话问的是医童。
      小医童粉认真地点头。
      屋内响起低笑声。
      笑声很快收住,当今人的美德标准之一就是要求君子不背后议论人,更不能说长辈坏话。朱老尚书和朱御史再不好,也是朱二的长辈,有些话只能稍微沾一沾,尤其朱二也在场时,说多了对谁都不好。
      郑亨问老太医:“朱状元病情如何?”
      老太医斟酌着说了一番话,大意就是朱二这场病来势汹汹,日后必须好好调养。
      “你这次病倒,对你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老太医又对朱二说道:“除去疲累和受寒,你身体里其实已经积下病因,这与你回京后就一直保持高度紧张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会试后能好好调养还好,但你会试后显然没怎么休息,之后又是殿试,再加上你今日也许情绪波动极大……,如此种种,积累下来怕是要影响你的寿数。”
    

第99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