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募擅长寻水、治水的人并不容易,文人不屑于学这个,而擅长这些的大多都是有主的匠人,少数几个没主的,在大夏这几年干旱下,也都被官员富户收罗了去。
可是后者,悬赏新的水源,奖赏千两纹银一事,却在大石县本地乃至附近县城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千两纹银在这时候能干什么?
不说大石县这贫瘠得要死的地方,只说江南鱼米之乡一带,上好的良田也只要二十两银子一亩。
千两纹银可以让一个穷人转身就在江南富裕地区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田地和房屋的小富户,更别说是在乾州这样的穷地方。
大石县人疯了,反正现在农田也没办法耕种,他们在家窝着也只是浪费粮食,只要能动的,全都扛着锄头、铲子等各种工具,到各个地方去刨土,就指望能挖出一个水眼,从此改变命运。
在大家到处乱挖,惹出不少是非,还什么都没挖到的半个月后,也是人们最毛躁、最不甘心、又因为缺吃少水快要崩溃的时候,大石县全境又响起了代表县衙告示的铜锣声。
“哐哐哐!县令大人有话告诉大家,请诸位父老乡亲到本村大树下集合。”衙役们卖力地喊叫。
村长、族长等人也帮助衙役把村民从家中喊出,集中到某开阔地。
见人来得差不多,衙役就用石块垫着,站在高处大声说道:
“事情有二。第一件事,应朝廷之命,为彻底缓解大石县当地的旱情,现招募劳役挖掘和建设水渠。”
这句话一出,村民们顿时变了脸色。
更有人脱口道:“又是徭役?”
“人都快活不下去了,天天都吃不饱,水都喝不到,哪还有力气干活!”
“还以为这个县令是好人,没想到都是一丘之貉!”
“这是要逼死人啊!”
“看来只有逃了。”
“逃?能往哪里逃?听说现在天下都缺水,就算往有水的富足地方跑,可被抓到那就是一辈子的苦役!”
越想越凄惨,当下就有老人坐到地上嚎哭起来。
传话衙役大大翻了个白眼,扯起嗓子喊:“我话还没说完呢!这次的徭役不一样!”
村长出面,代替所有村民询问道:“请问小哥,这次徭役有何不一样?”
衙役清清嗓子,提高声音道:“第一个不一样,这次徭役不强制任何人参加,愿意去的就去,不愿意的拉倒。”
“真的?”村长不信,村民也不信。
衙役瞪眼:“县令大人亲口说的,那还有假?而且这次愿意去的,也算今年徭役名额,去了这次,今年内的其他徭役就不用服了。”
村民顿时泄气,“那还不是一样?”
“怎么一样?”衙役不高兴了,用更大的嗓门喊:“这次服徭役可跟以前不一样,不但不用自带干粮和水,还可以一天白吃两顿,更好的是,干活还有钱拿!”
“什么?”有人骨碌一下就从地上爬起来了。
更多人涌到衙役面前,纷纷问他:“你说的是真的假的?”
“就是啊,你可别骗我们!”
衙役大喊着让大家后退,村长赶紧过来维持秩序。
“你们还想不想听了,都给我散开,这么热的天!靠这么近,爷都要变人干了!”
“大人,要么喝点水吧。”只说不做。
衙役也知道这些村民也就说说而已,以前他还能仗着衙役的身份,吃拿卡要,但现在……还是算了吧,他可不想被县令大人罚去做苦役。
“大人,您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次的徭役为什么能吃白食,还能拿钱?这世上真有这么好的事吗?”
“我还骗你们不成?”衙役伸舌舔了舔干粘的嘴唇,舍不得地从腰间拿下水囊,特别珍惜地喝了一小口,又塞好挂回去。
下面看的村民跟着咽口水,现在大家为了省水,能不喝就不喝。
衙役润了干得要冒火的喉咙,这才把事情说清楚:
“我跟你们说,咱们可是终于修到了一位好县令。县令大人说县令又被称为父母官,说我即为父母,怎么能不为自己的子民考虑。如今看大家缺水少食,只觉得心痛难忍,日夜睡不安稳,更何况还要大家服徭役。而县令夫人更是心善,不忍见县令大人纠结,更不忍他们夫妇辖下子民忍饥挨饿,县令夫人就和县令大人商议,决定拿出所有嫁妆,换取米粮和水。”
听到这里,许多村民眼中都迸发出了光芒。
更有人低声念叨:“我早就说过,那对夫妇是天神下凡,救苦救难来了。那天我看到县令大人和县令夫人身上有白光亮起,你们都不信。听听,县令夫人都要把自己的嫁妆拿出来给我们换米粮和水……”
“呜呜!县令夫妇都是大好人哪。”有人哭出来了。
衙役也跟着感叹:“是啊,你们可能都不
第126章 徭役和嫁妆银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