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9章 大人,世道变了[1/2页]

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佰夫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萧?,李纲轻蔑的瞥了眼马周。
      寒门出身,靠赵牧推举崛起,此等小吏不值一辩。
      萧?向韦挺使眼色,韦挺抱朝笏道:陛下,纵然推行科举制,目前条件也不满足,隋末战乱,各类书籍毁于战火,数年内没有手抄的书籍,天下学子更没有书读,朝廷不能选拔一群目不识丁的官吏。
      李世民没有否决,喝问:段纶,目前工部是否做出印刷的模子,每日印刷多少书籍?
      陛下,已制作出百套模子,每日加紧印刷书籍,不论四书五经,或各类典籍,半月内,定能满足长安学子,若向各地推广,年关前,肯定能满足各地。工部尚书段纶回答。
      嗯,看来书籍不是否决推行科举制的理由。李世民满意的颔首,似有所指的说。
      这...
      韦挺听着惊诧。
      赵牧。
      又是赵牧。
      他听说赵牧的印刷技术,却没想到这么快。
      一时,哑口无言。
      陛下,书籍的确不是问题,我愿出资五十万贯,在各地免费修建书馆,提供各类书籍,供寒门子弟借阅。赵牧翘起唇角瞥了眼韦挺。
      修桥铺路,功德无量,你修建书馆,更是义举,朕支持你两万贯。李世民龙颜大悦的说。
      陛下,使不得啊。老臣不支持科举制,愿死谏。萧?高呼。
      臣死谏。
      臣死谏。
      王?,李纲,韦挺等苦无良策,纷纷执意死谏。
      贞观年间,李世民广开言路,聆听各方建议,所以对百官非常宽松,偶尔君臣意见不和,为改变李世民错误的想法,百官常常死谏,李世民怜惜官吏,也常常改变主意,虚心接纳百官建议。
      对臣子而言,死谏成功能取的好名声,渐渐成为很多言官的杀手锏。
      熟料萧?位居阁老,公然死谏。
      此举超出李世民预料,更超出百官预料,但世家官吏见萧?死谏,严谨推行科举制,也愿意死谏迫使皇帝让步。
      关键死谏时,定有同僚阻挡。
      一时,众多世家官吏悄悄望向萧?,萧?直接向旁边石柱子撞去。
      萧阁老...
      观之,百官疾呼,快步前去阻挠。
      我去。
      这老头够猛啊。
      竟不顾死活,计划血溅三尺。
      赵牧以前仅听说死谏,却从未经历过死谏的场面,今日有幸见萧?带百官死谏。
      萧?身为南梁后裔,不但位高权重,而且声望极高,江南士族的魁首,一旦萧?血溅朝堂,他怕即刻沦为众矢之的。
      不过,他不吃这一套。
      这时,房玄龄抓住萧?臂腕,朗声说:阁老,有事好商量,死谏威胁陛下,绝非明智之举。
      没错。
      杜如晦挡在萧?身前。
      龙椅上,李世民面色铁青,向侯君集等使了使眼色,几名武将各自上前挡住萧?。
      一阵混乱后,大殿内渐渐平息。
      百官各自归位,赵牧哼笑两声,呵斥道:阁老,你身为内阁重臣,理当为百官树立榜样。然而,今日之举很下作啊!若满朝文武与陛下意见相左,人人死谏来要挟陛下,试问朝廷如何推行政令。
      再者,阁老身为前朝皇族,理当清楚南齐朝怎样转变为南梁,北周朝怎样转变为前隋,这一点,我相信阁老比在场所有官吏都清楚,阁老等拒绝推行科举制,以为自己能逆转乾坤。
 

第309章 大人,世道变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