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到图书馆医疗点,遇难者后事由经理部负责,项目上的主要工作是确定新盖的楼房没有在地震中受损,可以正常交给业主。
辛逸看到了新闻报道,有些在建楼房地震中倒塌了,舆论开始担心中国人修建的福利房在地震中受损,最尖锐的说法是全部楼房推倒重来。经理部派来的都是最好的结构专家,通过技术手段检测楼房的情况,向外界证明楼房没问题。但是自己检测还不够,必须邀请外部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检测。
辛逸参会是因为本地测量工程师萨米想要他做翻译。瘦瘦的萨米平时话就不多,会上更是只听不说。讨论了半天,大家的结论是楼房没问题,但是必须第三方检测,而第三方检测需要很长时间,整个项目全面停工,损失大了去,而且这个属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没法找业主索赔,顶多延长工期。
老贾两眼布满血丝,一拍桌子:“他妈的,当初谁要租那个破楼的?拉出来枪毙!”那栋楼倒了,不仅死了人,而且媒体报道混淆不清,搞得都说中国人的楼倒了,这让中国的工程企业很被动。
萨米悄悄问辛逸:“他说什么?”
辛逸说:“在骂人。”
萨米一惊:“骂我吗?”
辛逸奇怪地看他一眼,问:“骂你干什么?”
萨米就不说话了。
这时有人敲门,门被推开,一颗头发花白的脑袋探了进来,辛逸认出来是土方分包老板哈桑。
老贾招手让他进来问什么事,后面又跟进来一个当地人,咧着嘴巴朝辛逸笑,辛逸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是那天晚上主动来帮忙的艾一赛。
老贾日常和哈桑接触不多,虽然哈桑经常到他办公室问好,但是语言不通也没什么好聊的,老贾也不愿意没事耽误翻译的时间,一般都是客客气气嘴里蹦出几个法语单词,打发哈桑去找其他人。
他不清楚这个时候哈桑找他有什么事,他忙得很,正要像往常一样打发他,哈桑对辛逸说:“小辛翻,请告诉贾先生,我的一个侄儿在地震中右腿骨折了,我想请他帮忙找中国医生治疗。”
辛逸打量两个人,问了哈桑几句话,想弄明白这其中的关系。他认为翻译不能只是语言翻译,还必须是事情翻译,先把事情弄清楚了才能真正达到翻译目的。
果然,哈桑口里说的侄子其实是艾一赛邻居的孩子,在地震中骨折了没地方去治疗,求到艾一赛头上,艾一赛又正好认识哈桑于是请哈桑帮忙。哈桑的性格特点辛逸了解一些,说好听是乐于助人,说不好听是喜欢多管闲事。
老贾听了辛逸解释,又问了几个细节,就喊来徐童,让他送人去图书馆项目的临时医疗点。
哈桑和艾一赛连连感谢,又朝萨米打了个招呼,就和徐童一起出了办公室。一出门,哈桑却不着急让徐童送人,而是给他报数字,挖掘机干了多长时间,装载机用了多长时间,台班费一共是多少。徐童虽然不会法语,但是他在工地上几乎每天都和当地人互动,工作内容的简单交流早已经没了障碍
救援期间用了哈桑的几台机械,他这是要算台班费了。
徐童说:“老哈桑,你搞什么鬼啊?你刚才为什么不直接和贾先生说?”
哈桑就说你先记着,你确认了台班时间我才好找贾先生结算。徐童哪里肯上他的当,双方只有分包协议,没有租赁协议,没有确认租赁台班时间的依据。哈桑就抱怨徐童太死板,徐童就问他:“你侄儿在哪?”
哈桑说:“他在工地外面地上坐着,你去送他,我去找小辛翻。”说完,他真的丢下徐童走了。徐童乐得不管,开上一辆白色的哈飞路宝送人去图书馆。
离开了工地里的交流环境,徐童的法语就不太灵光了,和艾一赛两个人指手画脚,法语汉语阿拉伯语全用上了都没弄明白对方的意思,最后艾一赛憋出一个英语单词:“医院?”
徐童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勉强听懂了艾一赛的意思,嘴里说的却还是他的法语:“医院!”说完竖起大拇指。
第五章 台班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