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贞观四年的大唐,也就1000万人出头。
长安城虽然号称有百万人口,但现在估计也就七八十万人。
总不能让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去采矿吧?
这无疑不太现实。
突然,顾尘灵光一闪,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前段时间,大唐发动十余万大军,兵分六路,一举灭亡东突厥,并俘虏颉利可汗。
唐灭东突厥后,投降的有十多万突厥人。
如何安置和管理这些降卒,以及东突厥的百万民众,引起了朝廷热议。
历史上记载。
大唐最终将这些突厥降卒,安置在幽州至灵州一带。
突利可汗故地,设置顺州、?州、化州、长洲都督府。
原突厥居住地,设定襄、云中都督府,对百万留居民众,实施管理。
时来天地皆同力!
在顾尘看来,与其让这些突厥降卒住在幽州至灵州,还不如来到长安给他开采矿石。
如此,才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
现代化工厂出现没多久,就引起了周边百姓的关注。
想想也是,通济坊、通善坊、青龙坊,全都是高高矗立的现代化建筑群,醒目万分。
特别是通济坊。
坊内有着火力发电厂。
发电厂的4座冷却塔,高达150米,直径更是有120米。
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小山一般。
宏伟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群,让周围坊市的百姓,上赶着前来围观。
如此“巧夺天工”的建筑物,在他们看来,仿佛是“神迹”一般。
不过,看热闹归看热闹。
顾尘早就安排了众多衙役和文吏,守在各坊入口,严禁任何人进入。
与此同时,一名官府文吏,一边敲锣,一边喊道:“诸位,通济坊、通善坊、青龙坊,内部建有大量工坊,是万年县令顾明府派人建造而成,属于官府重地,闲人速速退避!”
话落,在场众人一片惊呼。
对于万年令顾尘,他们再熟悉不过。
顾尘发明曲辕犁、活字印刷术、新式制盐法等利在千秋之物,在长安城声名遐迩。
眼下听说这又是官府重地,顿时如鸟兽散,各回各家。
热闹固然好看,可是小命要紧啊!
跟官府沾边的事物,谁敢掺和?
……
长安百姓议论间,顾尘并没有闲着。
他在长安城以及周边各县,雇佣众多流民和贫苦居民,专门让他们在长安城外各个矿区挖矿,采集各种资源。
幸好,大唐有“租庸调”的赋税制度。
租,是指每名成年男丁,每年向国家交纳栗米二石。
庸,是指每名成年男丁,每年需要为国家服役二十天。
调,是指每名成年男丁,每年交纳绢两丈、绵三两或者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其中,为国家服役,并非强制。
百姓可以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布,来替代徭役。
如果每年多服役三十天的话,所有赋税全免!
很多贫苦的长安百姓,往往会选择一年服役五十天的方式,来免去赋税。
以往,他们为朝廷服役,不但没有工钱,还要自带干粮。
可这一次。
万年县令顾尘,不但给他们每月一贯的工钱,还每天免费给两顿饭吃。
一时间,数以千计的贫苦百姓,上赶着前来服役……
第3章 现代化工厂,工业生态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