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章 大唐学院VS国子监,啼笑皆非李淳风[2/2页]

大唐:我点亮长安城108坊 风尘十八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律学的学生,通过明法科科举,相当于大唐学院的大专生。
      四门学的学生,通过明经科科举,相当于大唐学院的本科生。
      太学和国子学的学生,通过进士科科举,相当于大唐学院的硕士生。
      太学和国子学的学生,通过秀才科科举,相当于大唐学院的博士生。
      当然,大唐学院教学的内容和国子监不同。
      国子监的教学,有其独到之处。
      大唐学院的知识,也有了不起的地方。”
      话音落下。
      又有学生问道:“秦老师,你是数学老师,请问大唐学院的数学和国子监算学相比如何?”
      闻言,秦毅笑着道:“国子监的算学,主要学算学十经。
      算学第一年,学习《孙子算经》和《五曹算经》等基础知识,涉及鸡兔同笼等数学问题。
      算学第二年至第四年,学习初级课程《九章算术》、《海岛算经》,涉及一元二次方程和计算圆周率。
      算学第五年至第七年,学习中级课程《张丘建算术》、《夏侯阳算经》、《周髀算经》,涉及开方、立方、勾股定理、不定方程组解法。
      这些知识学完后,学生其实已经可以毕业了。
      如果选择继续念书钻研的话。
      第八年至第十年,学习高级课程《缉古算经》,涉及高次方程,用于解决天文历法、土木工程施工等问题。
      第十一年至第十四年,学习高级课程《缀术》,涉及精密圆周率计算,三次方程的解法、球体积计算等问题。
      而我大唐学院的数学,要比算学深入的多。
      学院内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代数和数论、分析和方程、几何和拓扑、概率和统计、代数曲线等课程。
      不夸张的说,数学是一项穷极一生,都没有尽头的学科。
      希望未来的你们,有机会前去攀登数学的高峰!”
      教室之外。
      李淳风和王孝通对视一眼,都有些茫然。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和拓扑,这是什么?
      李淳风问道:“王丞,国子监和大唐学院同处务本坊,你可曾了解过他们的数学?”
      “老夫惭愧!”
      王孝通一脸唏嘘:“老夫不但要忙碌太史局的相关事宜,还要教导算学学生,实在没空了解数学。”
      李淳风点点头,表示理解。
      他想了想,问道:“王丞,我想暂缓改制浑天仪,来这大唐学院念书,不知可否?”
      “嗯?你这是为何?”
      王孝通一脸不解道:“据老夫所知,大唐学院每个年级学习的知识都不一样。
      一年级至六年级是小学;七年级至九年级是初中;十年级至十二年级是高中。
      高中往上,就是四年大学本科。
      再往上,研究生三年,博士三至五年。
      你今年28岁,若是进入大唐学院念书,恐怕要到52岁才能博士毕业!”
      李淳风指了指班级内的学生,笑着道:“天资聪颖的学生可以跳级!用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学习数学分析、高等数学、代数和数论等知识。”
      闻言,王孝通无奈摇头。
      大唐学院开课四月有余,已经有学生跳级至五年级。
      李淳风天资横溢,跳级绝不是问题。
      不过,堂堂从九品下的将仕郎,和六七岁的幼童一起念书,总归不成体统。
      ……
      十月十八日。
      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传遍了长安。
      大唐鼎鼎有名的李淳风,竟然就读于大唐学院,还是跟一些六七岁的幼童一起念书。
      这让长安百姓啼笑皆非。
      另一边。
      尚在陇州的顾尘等人,也得到了消息。
      对此,顾尘倒是不意外。
      李淳风是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
      他曾经编撰《晋书》、《五代史》;注释算经十书;编成《麟德历》;改制浑天仪;撰写《乙巳占》和《推背图》。
      以上种种,全都是李淳风创下的惊人成就!
      但他毕竟是古代人,接触到大唐学院后,定然会被各种现代知识所吸引。
      顾尘不禁有些期待。
      李淳风接触到现代科学体系后,未来会不会更牛?

第37章 大唐学院VS国子监,啼笑皆非李淳风[2/2页]